本书为成中英教授的学术自传,也是其悠长岁月的积淀。作者把自己的人生分成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也是他实际经历的生活与学习写照:从童年时代在大陆乡居,到青年时代到台湾地区求学,再到进一步走向海外深造、教学。与之相应,全书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乡里—我的少年时代(1935—1949)、第二部分海岛—我的青年时代(1950-19
本书聚焦于古代马其顿的起源、历史与文化演进,重新审视了这一在希腊史乃至世界史上意义深远的族群国家。作者深入探讨了该地区的土地、语言、信仰、风俗、政制等一系列问题,梳理了马其顿自肇基至亚历山大大帝征服的漫长历程。在浓墨重彩的腓力二世与亚历山大大帝篇章之余,马其顿社会中的统治者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互动与联系也以全景式的面貌鲜活
传统文化来自祖先对生活的体验,原本是活泼泼的,古人觉得有用,于是撰刻成文辞,蛰藏在经典之中。本书试图勾勒出日常生活里人们对传统的无心之感,让文化从古老的典籍中跳跃出来,触碰纷繁多彩的日用俗常,感召当代人的平凡时光。
《梦粱录》二十卷,是南宋人吴自牧撰写的一部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该书仿效《东京梦华录》体例,记载南宋临安的郊庙、宫殿、山川、人物、市肆、物产、户口、风俗、百工、杂戏和寺观、学校等,为了解南宋城市经济活动,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特别是都城的面貌,提供了较丰富的史料。书中妓乐、百戏伎艺、角觝、
本书以张栻的生平为脉络,记述和阐释了其以太极、理、心为基本范畴的理学本体论思想体系和以“成就人才,以传斯道而济斯民”为目的的教育思想,生动呈现了其思想对湖湘学派、湖湘文化的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以及其传回蜀地后发挥的重要作用。
本书以时间为序,再现了陈子昂一生两度从军,两度下狱,年四十二即冤死狱中的人生经历;安人、恤刑、慎兵等政治主张;反对齐梁靡丽风气,提倡“风骨”“兴寄”等诗文理论、创作实践和文学成就,兼具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本书从李调元的家世生平入手,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为读者呈现了李调元的人品、才情、著述、诗文造诣等,展现了他诗才横溢、性情磊落、学术丰硕,以及对巴蜀文化复兴和清代学术繁荣做出的突出贡献。
本书从文翁的家世生平入手,讲述了他在汉景帝末年任蜀郡守后,清正仁爱、举贤兴教、励精图治的功绩,尤其是他首创官办学校、施行“有教无类”办学方针的历史贡献,为读者了解古代教育及文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生动文本。
本书是俞敏洪和刘慈欣、莫言、薄世宁、尹烨、吴京、刘嘉、周国平等各个行业大佬的深度对谈,他们来自文学、医学、生命科学、心理学、教育等诸多领域。相信他们在对话里掏心掏肺的分享,让那些被困难按在地上摩擦的人们,比如在职场摸爬滚打找不到晋升通道的打工人,怀揣创业梦却四处碰壁的追梦者,能从这本书里吸取经验,获得灵感和能量,燃起斗
本书主要聚焦经济学思想在近200多年的发展、演进脉络。书中,来自世界顶尖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们介绍了13位在现代极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的生平与思想成就。这些伟大的经济学家(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熊彼特、凯恩斯、哈耶克、弗里德曼、纳什、卡尼曼、阿马蒂亚·森等)对过去和现在的经济决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我们组织经济和社会生活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