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后旗传统生产生活概览》是一部文史资料集。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悠久的乌拉特后旗是古代丝绸之路,万里茶道重要的驿站之一,乘着时代发展的步伐,孕育着更多更新的精彩。该书编入乌拉特后旗历史与人物、文化教育起源与发展、民风民俗、蒙医名医和药材配方、地名与传说等5个部分。通过经典传说、阴山岩画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展示,体现了各族
“新城”即元末朱元璋在南京所建的吴王之城,它是南京城市史及城市考古研究者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座城池。由于《明史》及相关记载的干扰使得“新城”地位被抹杀,很少有人再去关心“新城”曾经作为一个具有独立城池属性、清晰时间边界、完整地域范围的王城存在。这一忽视,使建于元末、改造于明初的南京新城长时期内没有得到学界的充分重视。有鉴于
本书是“南京城市文脉”丛书中的一种。图书以下关大马路为写作对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围绕道路(街巷)的形成(修筑)年代、沿线景观、名人轶事、历史典故、遗产价值等展开写作,挖掘每条道路所展现的文化底蕴和现象,展现丰富而多样的南京文脉,深化南京“世界文学之都”的研究。
古雄社区,位于江苏南京雨花台区,是全区首批首家名村志编纂启动单位。《古雄社区志》比较全面、客观、详细地记录有文字记录以来到2023年上半年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发展的情况,主体内容分为十部分,包括概览、农业、工业、民俗、人物、大事记、后记等。展现了古雄社区在多年发展中形成的多方魅力和取得的诸多成就。
本志共八卷,分别为地理志、食货志、职官志、兵志、人物志、建设志、古迹志、杂志,内容全面翔实,保存了大量的宿州地方文献资料,涵盖了宿州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山川形势、疆域景物、建制沿革、兵事武备等内容尤为丰富,为后人收集、保存各项事业发展的珍贵资料是了解、研究该地区的信息窗口,是一部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
《大中华湖北省地理志》为林奎腾所著,专述湖北省一省的行政区划、地势气候、各类物产、工商实业、商贸交通、政教民俗等等,全面介绍了湖北省在当时的基本情况。本书不但继承了部分中国古代志书区域特点鲜明、资料来源广泛等特点的同时,还随着社会的进步,具有了新的时代性,例如在继承古代志书物产、职官(官制)的同时,增加了近代新出现的实
本书为《长沙晚报》橘洲副刊“文脉长沙”专栏刊发文章合集,主要关注湖湘文化变迁,聚焦长沙文化蕴味。全书内容分为“名人篇”和“名胜篇”,“名人篇”包括屈原、贾谊、王夫之、陶澍、曾国藩、何绍基、左宗棠、郭嵩焘、谭嗣同等对长沙乃至湖湘文化影响深入的人约25篇,“名胜篇”包括长沙地名来历、四羊方尊与宁乡青铜器、马王堆汉墓(辛追)
《[宣统]黄安乡土志》二卷,陈湋撰。宣统元年(1909)铅印本。是志分上下二卷,上卷包括本境历史、政绩录、兵事録、耆旧録、人类、户口;下卷包括氏族、宗教、实业、地理、山、水、道路、物产、商务。《[民国]黄冈乡土志》一卷,胡铸鼎编,民国稿本。此稿本,无序跋可考,无目录,分山川、人物、物产、风俗、农田水利、学校六条,条下因
本书首先,介绍了纪南城的遗址与文物,包括地理环境、城垣、建筑遗址、墓葬、生产生活遗存和出土文物等。其次,介绍了有关纪南城的考古与研究工作,包括考古与研究工作的成果,以及有关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再次,介绍了纪南城的历史文化,包括建都历史、重要人物、重大事件、法律制度、宗教哲学和文学艺术等。最后对纪南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
《【康熙】京山县志》清吴游龙修,清王演、尚登岸、卢前骥、尚登岸纂,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所据底本为上海图书馆藏本,共十卷,约十三万字,所记内容为舆地、建置、赋役、典礼、选举、人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