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第四届曲江壁画论坛”由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主办,会后集结与会专家出版论文集。内容分为壁画保护修复与艺术史研究篇两个版块。有国内顶级专家及意大利、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澳大利亚、斯洛文尼亚地区百余位知名学者参与。专家、学者的报告对学术界、文博行业乃至全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力。“曲江壁画论坛”是西安曲江艺术
黄石位于湖北省东南部,被誉为江南“聚宝盆”,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整个地区俨然一个规模宏大的矿区。尤其是位于大冶市的铜绿山古铜矿,更是一座千年炉火不灭的大熔炉。4000年前,矿冶业开始在这里萌芽,因而黄石成为华夏矿治文明的重要源头。为充分展示黄石独特的矿冶文化魅力,黄石市博物馆1980年起便推出了大型专题展览——《铜绿山
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承载着我们很多的期待。从考古业内,到关心着良渚古城的社会各界,都心心念念着良渚古城给大家带来的一次又一次惊喜。本书为2019年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纂的《良渚王国》的英文版,此书是围绕着古城遗址而展开的体量最大、涵盖最全、进度最新的一册面向公众教育的公众读物。《良渚王国》是一本图说性质的读物,写
《独抱虛怀:澄心草堂文房用具展》的主要内容:著录文房用具25件,形式种类多样,其中有竹雕笔筒、香盒、香筒、山子,以及铜鎏佛坐像、香炉等器物。这些文房用具设计精心,造型独特,纹饰及雕琢使得器物本身极具艺术价值。从本书的著录文字中,可见作者于访求辑集器物材料之际,必先慎重鉴定,加以检视测量,一切均有较严格的要求标准。书中对
《翠岩山房藏汉晋砖拓百种》一书由山西省忻州市委党校爱好文化整理的宁志刚老师组织并多方寻求资金支持促成此书出版。此书由宁志刚亲自注释,特邀著名学者、书法家李德仁先生题跋。全书收录有悠久历史、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翠岩山汉晋古砖朱拓近百种,是一本系统介绍翠岩山一带汉晋古砖历史和艺术的文集,该书图文并茂,集历史考
本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兰若寺墓葬的考古发掘、南宋墓葬形制、兰若寺墓葬出土的木构建筑三个层面,系统探秘兰若寺墓葬。第二部分,将兰若寺出土文物,进行集中展示介绍。因为出土文物中主要是建筑构件,所以按照构件门类进行了分类,并参考《营造法式》,对这些构件的作用及位置进行解读。本书是目前有关兰若寺墓考古、文保工作的
《封泥存真》即是这样一部古封泥谱录。该书由马衡等人暨国立北京大学研究院文史部辑。以封泥实物照片附于墨拓泥封下端,便于学者据实物考证简牍的形制,为封泥汇録中首创。存封泥一百七十七件,有释文。今人沙孟海曾评价云:“北京大学编的《封泥存真》,影印封泥墨拓之外,又影印封泥背面绳痕照片,是后出较好的一部封泥著录书。”
本书框架共分三部分,分别为:综述,展品说明内容,展品目录。纵湖阐述中国古代刀文化的内容,展品说明内容中共展示展览中展出的100件优秀作品,每件展示2张准确反映展品形态、色彩、细节部分的高清照片,以及对展品朝代、材质、类型的详细解析,每件展品配说明文字200字以内。本次出版的展览图录,将对中国古代刀专题展的展览传播起到了
本书针对中国石刻佛经艺术,以山东省的刻经艺术为对象进行精密地、系统地、全面性地调查与研究,完整地向世界再现中国石刻佛经的艺术面貌和文化内涵,同时针对山东省刻经的历史、宗教、政治、艺术等涵义进行系统综合地研究,全面提供文物保护及学术研究基础资料,填补了该领域的多项空白,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抢救性保护和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
辽阳苗圃墓地2015、2016年度共清理墓葬158座。其中汉魏晋时期墓葬150座,宋金时期的8座墓葬(材料此前已全面报道)。此报告即为150座汉魏晋时期墓葬的全部材料。 苗圃墓地历经数年发掘,墓葬类型与出土器物丰富。整理研究的结果显示,其编年序列始自西汉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