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梳理了美国中央情报局解密的涉华宣传情报(1949-1972),建构起中情局涉华知识生产的议题框架,使我们得以窥见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信息过滤并由此生产出“作为情报的知识”的运作机制。作为情报的知识构成了美国官僚机构对华认知的基础,此种知识以满足决策者的需求为目的,其生产需要经过一整套机制化的信息搜集、处理和提炼,
在日本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对华关系始终被放在其对外关系重中之重的位置。《日本近现代对华关系史》依据翔实的资料并参考学界的先行研究成果,系统地考察了日本从明治政府建立到21世纪初对华关系演变的历程和特点,阐明了战前日本从游离于华夷秩序到推行“大陆政策”、从提出“东亚新秩序”到推行“大东亚共荣圈”,不断对华扩张、侵略的清晰
法律外交由来已久,但21世纪后才作为一个概念被正式提出。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发生重大变迁,国际力量对比加速调整,国家间的身份、角色重新建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发展潮流。如何处理中国与国际体系的关系,如何根据国家角色确定对外政策,是中国外交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此背景下,以法治
本书从世界体系变迁的角度,对中东国家的命运兴衰进行长时段剖析。全书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剖析世界体系的三大革命(地缘政治革命、工业革命;思想革命)及其对中东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梳理和剖析中东国家面对世界体系塑造与冲击的主要应对举措及其最终效果。第三部分重点剖析2011年中东剧变及这场剧变后的中东国家发展困境
本书以新加坡这个创造了经济腾飞奇迹的国家作为研究对象,从均势理论入手,清晰解释了相关概念,分析了新加坡平衡外交的形成原因以及实施路径,以新加坡对外政策发展为论据。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的利益思想为基础,结合价值哲学中关于价值判断形成过程的分析,得出“利益的判定过程首先是价值判断的形成过程”的结论,从而以独特视角揭示了规范与利益的关系。通过综合分析西方等国家在叙利亚问题中的相关行为,及这些行为在国际规范层面的问题,将对研究国际规范的创制、传播及转换等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中国和芬兰的故事》芬兰文版系外交部外交笔会和我社联合策划的我们和你们丛书中的一个分册。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本书写在中芬建交70周年之际,由中国驻芬兰大使陈立和芬兰驻华大使肃海岚分别作序,汇集了中、芬两国25位作者的文章。作者队伍中有资深外交官、企业家以及文化、教育、新闻、社会团体等各界人士,他们从历史
本书以西藏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法治化构建为核心,以历史和现实为两个审视维度,对西藏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建设格局进行系统分析,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法治化视角,构建西藏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
2024年,北京全力服务保障好元首外交,配合做好党的对外交往工作,加强北京国际传播力建设,讲好北京故事,展示好国家形象。
《东盟发展报告(2024)》系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中国-东盟区域国别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