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了由《文化艺术报》2023年度重点打造的国内一线作家访谈录——《对话·面孔:文字背后的柔软与坚硬——当代作家对话录》,在业界广受好评。《明月照高楼——当代作家对话录②》是当代作家对话第二辑,本辑精选了《文化艺术报》2024年度与苏童、杨志军、李佩甫、田耳、乔叶、鬼子、马金莲、葛水
?为什么孩子总对同一本绘本百读不厌? ?如何通过共读真正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学习力? ?不同年龄的孩子,到底该选什么样的绘本? ?亲子共读时,除了"照本宣科"还能怎么做? 答案就在这本书里! 绘本,不仅是图文结合的艺术品,更是具有“四会一本”特质与功能的教育金钥匙,它能同时培养孩子的认知力、审美力、情感力和社交
本书汇集作者自2019年以来发表于期刊、杂志上的论文、评论共计二十七篇,涉及文艺理论、哲学、美学等。第一部分为文艺学论文,运用分析美学、日常语言哲学等理论对戏剧、电影(如《银翼杀手》《你的名字。》)、动画(如《新世纪福音战士》)、游戏(如《刺客信条》)等进行分析和阐述,涉及维特根斯坦、德勒兹、本雅明等哲学家和文学评论家
本书从巴塔耶的欲望说观照生态批评,揭示生态批评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冲突,也是人与自我的冲突。“欲望说”视域下生态批评研究着眼动物性欲望与自然生态的矛盾张力,探讨人性欲望与社会欲望的内在冲突,分析神秘欲望与精神生态的情感纠葛。从儒释道审美观照出发,通过儒家“生生之德”净化动物欲望,借助道家“道法自然”悬隔社会欲望,将禅宗“空
本书讲述了百余位杰出女性如何开展绘画、写作、表演等日常创作。她们当中,有的为大众所熟知,如草间弥生、香奈儿、桑塔格、伍尔夫、瓦尔达……有的虽是行业翘楚,却隐没于历史长河。她们并不完美,也曾拖延、退缩、自我怀疑、濒临放弃,她们在忽略女性创作的社会中,克服偏见、坚持创作,让世界为她们和她们的成就
本书对明清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红楼梦》的英译本中的误译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对误译成因进行研究探索,研究从误读到误译的整个认知过程,探讨译本中的文化过滤、文化误读以及译者的文化身份和历史文化语境等要素,探索如何消除无意误译、合理利用有意的文化误译本身的积极因素,从而将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大量丰富
本书是一部以论述中西儿童文学理论的交互影响为主旨的论著。全书研究的时间维度自20世纪初直至21世纪,理论范畴涉及文化人类学、儿童本位论、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等。作者在梳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中的一些主要范式的基础上,重点聚焦于对佩里·诺德曼理论的探讨。佩里·诺德曼是当代加拿大著名的儿童文学理论
本书对“文化研究”思潮在中国的传播扩展历程和本土化实践进程进行了比较翔实而细致的历史梳理和理论辨析。从思潮引介、概念正式引入、译介状况和本土“文化研究”主要议题和成果逐渐展现等诸多方面,呈现了“文化研究”在中国“理论旅行”和“在地化”实践的历史复杂性和阶段性。本书对中国“文化研究”当前面临的诸多困境和难题进行了富有针对
2024年第1期《中外文论》“理事专访栏目”邀请文艺理论学界资深学者季水河、陶水平进行专访,为青年学者传道受业解惑。本期策划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专栏”重点对毛泽东文艺批评标准体系、新中国意识形态批评范式、典型人物的范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专题:新媒介文艺理论”对文艺理论学界新问题、新现象进行探讨,内容包括B站原创、A
本书重点探讨了20世纪70年代起在西方兴起、随后引起争议热潮的“恰当自然审美”理论以及该理论背后蕴含的生态意蕴。全书共分九章:第一章探讨肯德尔·沃尔顿的“恰当艺术审美”思想,它是西方“恰当自然审美”理论的起源和基础;第二至七章分别探讨以艾伦·卡尔松、齐藤百合子、艾米莉·布蕾迪、诺埃尔·卡罗尔、马尔科姆·巴德、尼克·赞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