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12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意义、学习的方法、成绩考核的标准,以及基本测量方法和实验方法;第二章为误差理论基础知识与实验数据处理,主要介绍误差理论的意义和基本概念、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以及双变量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第三至九章为大学物理实验项
本教材是一本适用于理工科本科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阐述了物理实验课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物理实验课的基本要求;第二章物理实验室安全知识,本章重点阐述了实验室安全知识,包括实验室安全守则、安全标识、电气安全防护、火灾安全防护等;第三章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主要阐述大学物理实验中的误差分析、不确定度理论
本书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23年版),并结合编者多年教学经验编写而成。本书分为误差和数据处理基本知识,力学、热学实验,电磁学实验和光学实验4章,共包含24个实验。实验取材合适,内容广泛,并适当配以思考题,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中所蕴涵的理论,以及掌握
本书根据《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23年版)》编写,分为绪论,第1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第2章基础性实验,第3章综合性实验和第4章设计性实验。旨在使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后,能逐步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本书可作为
本书是2023年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教材建设)。本书是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目标为指导编写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撰写规范、测量及误差处理理论、数据处理方法、基本测量方法、基础性实验、选作实验等。本次修订增加了一些与当前科技发展前沿技术和工业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实验项目,在编写过程中注重
本书内容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实验课程序和实验报告要求,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多种方法技巧;第二章为基础物理实验;第三章为综合性实验;第四章为近代物理实验;第五章为设计性实验;第六章为演示实验。
本书共分五章,涵盖力、热、电、光、磁等基础物理内容,涉及:测量与误差;数据处理基本方法;用数据认识物理世界;基本仪器测量;声速测量;用准稳态法测量导热系数;惠斯通电桥等。
本书分为四篇:第1篇创新性物理实验基础,分布在第1章至第4章;第2篇机械设计与制造,分布在第5章、第6章;第3篇电子设计基础知识、嵌入式系统基础及应用案例,分布在第7章至第9章;第4篇MATLAB基础与仿真,分布在第10章、第11章,最后为附录及参考文献。
本书在第三版基础上修订而成。为深入实践“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指示精神,本次修订注重挖掘实验研究的历史背景、我国古代对物理现象的认识和概述、我国近代物理学家对物理实验的贡献等思政素材,同时与时俱进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增删。全书共7章,不仅介绍了基本物理实验、综合性物理实验、设计性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开放创新性实验,还将现
全书分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数据处理”“物理实验的基本训练”“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及“研究性实验”六章,共71个备选实验。本书贯彻“两性一度”要求,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融入国内外高校物理实验教学先进理念和教学改革新经验、新成果,增加新一轮技术革命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关内容,提供“实验操作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