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本书时,尼采30岁,哲学活动刚开始就遭遇了重重阻碍,《不合时宜的考察》前两篇论文招致整个学术界的愤怒和不理解。尼采需要一个榜样来勉励自己,坚定自己走哲学之路的信心。 在本书中,尼采把叔本华当作范例,阐述了自己对哲学与人生、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思考。尼采指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只有一次人生,年轻的心灵应当听从良
《笛卡尔语言学:理性主义思想史上的一章》是乔姆斯基论述其语言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全书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语言使用的创造性;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语言学中的描写和解释;语言的习得和使用。在这部著作中,乔姆斯基把当代语言理论的根源追溯到17世纪。例如,有关“表层结构”和“底层结构”的设想其前身可以在法国“保尔?罗雅尔语法
《康德的生平与学说》将康德的生活经历与思想发展历程紧密结合,既是康德的人生传记,又是其学术活动记述。本书在描述他的人生历程的同时,也交代了他的思想发展脉络;在阐述他的学说时,又勾画出他的生活状况、朋友交往和个性特征。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和叙述方式,本书向读者呈现了一个具有坚定心志的北德意志人康德和一个开创了德国古典哲学的
本书为美国美学史专家保罗?盖耶对康德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在盖耶的康德美学与美学史研究中,哲学美学的最主要的核心问题得到了历时性的关切,也就是把一些审美的基本问题,还原到它们所诞生的历史语境中去,然后观察这些问题是如何在美学史的发展中被深化、被解答、被辩证地讨论的,并且往往能对问题给出一个极具穿透力
过去五百年间,关于《君主论》虽产生过无数的争论,但世人对此书还是有着近乎一致的评价:它对政治的本质要素——“力量”(fortezza)有着异乎寻常的洞察力。马基雅维利撰写此书,其目的就在于阐述“力量”是以“非支配”为政治目的,而非“支配”。本书尝试阐明《君主论》的双重性格:从寻求解决矛盾冲突、实现公共善之方法的角度来看
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讲述了人所拥有的三个基本特征,即人的自身、人的财物、人的形象;第二章阐明了人的自身对人生幸福程度的贡献和影响;第三章分析了人的财物与人的视野之间的联系;第四章讲述了人的形象是人类本性的特殊弱点;第五章分析了“怎样和自己相处”“怎样和他人相处”“怎样对待命运和世道”三个问题;第六章讲述了人在各个年龄阶
本书是国内学术界首次对黑格尔的规范性理论作出解读的著作。本书超出了以“承认”为核心概念研究黑格尔规范性理论的研究范式,试图以《逻辑学》和《法哲学原理》为基本文本,以责任和行动为核心概念分别对黑格尔认知方面的规范性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规范性理论做出研究,从“黑格尔式的规范性理论”“黑格尔式的概念、判断与规范性”“从概念到行动
商人意外破产丧命,剧院老板声誉大起大落,暗恋对象接受别人的求婚…… 1660年前后的阿姆斯特丹,青年斯宾诺莎在这座繁荣的城市中经历了诸多变故。 他几乎丧失了活下去的动力,却又不得不用尽全力寻求生活的解药。 是对更高人性和完满幸福的想象与追寻,给了他巨大的安慰, 斯宾诺莎开始在思考和写作中治愈
本书讲述的是一些独行者对古典的别择。他们走上各自的学问之路,却没有随着惯性一路向前,不愿亦步亦趋跟从受到现代精神宰制的正统古典学术,反而对古典精神情有独钟,要独辟蹊径寻索真正的古典精神,并在这个过程中成为自己。无论是秉持爱希腊主义来抗衡历史主义古典学的德国古典学者,还是提倡语文学向哲学的转化来反对历史语文学的尼采,无论
本卷收录的四份文本《论一种全部哲学形式的可能性》《论自我作为哲学的本原》《关于独断论与批判论的哲学书信》《论知识学的唯心论阐释》均为年方弱冠的谢林于1794至1797年间所作,这四份文本构成了青年时代谢林哲学构想的基础,也是德国唯心论的经典文本。在这四份文本中,谢林以敏锐的洞见系统总结了从笛卡尔、莱布尼茨、斯宾诺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