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朱子经学与四书学”专题论文的结集。朱子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核心人物,他集宋代理学和经学之大成。本书集中研讨了朱子的五经学、四书学及其相关问题,内容集中在如下五个方面:(1)朱子的四书学研究。四书学是朱子经学的研讨重点。(2)朱子的五经学研究。朱子的易学和礼学得到重点讨论。(3)传统朱子学问题再探。中和和道统问题得
学界对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门人、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朱子、王阳明这些标杆式人物的门人、后学身上,而对二程门人、后学的研究则相对冷淡很多,目前尚无一本系统而完整介绍二程门人的专著。本书是对二程门人进行系统考证和整理的著作,借鉴学案的编纂体例,对每一位门人,按照生平、遗事、思想和附录这四大块进行撰写,以期尽可能全面地展现二程
《张载及其关学:“横渠四为句”视域下的现代阐释》通过从张载晚年基于对自己生命体验和心路历程总结的“横渠四为句”入手,分析了张载的学术人格、精神世界、价值取向及追求、道德修养,系统阐述了张载提出的“太和”“虚气”“天道”“神化”“穷理尽性”“大心体物”“大中至正”“至当百顺”等一系列基本范畴和命题,以及张载确立的为完成使
《近思录》是依朱、吕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然后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故此书实可谓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吕一派学术的主体。
唐文治先生是晚清民国著名学者、一代醇儒,在当时政界、学界、教育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先生曾担任晚清商部、邮传部要职,熟识朝政与外事;后担任交通大学及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校长,精通传统学术,并深明新学的重要性,其著述皆具明确而深远的文化关怀;倡导“读经救国”、慈孝仁义,保存国粹之余,更推陈出新,以培养具备高尚道德情操与文化能
朱子学如今在国学复兴的时代语境下成为一大热点。不仅中国自身的朱子学历史研究成果斐然,海外朱子学也倍受关注。基于历史渊源,朱子学对于日本思想家及哲学亦曾产生深刻影响。本研究就数年来各个专家学者的日本朱子学代表性研究予以编辑整理,以日本朱子学的理论承传、日本朱子学的思想转向、日本朱子学的话语批评为专题展开了系统论述,作为目
从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看,宋明理学是我国宋明时期形成的哲学思潮,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而成,也是中国哲学发展的文一个理论高峰。从社会治理上讲,宋明理学倡导理治,形成了多纬度社会治理模式,以道德伦理控制为主导,以伦理道德、礼俗制度、政治体制、法度律令与经济调控有机结合,走过了一条“礼乐刑政”向“德礼政刑”的综合治理转
程朱理学经典《四书五经性理大全》构成了明代思想的底色,亦承载着宋元明朱子学递嬗中承上启下的重要职责。本书深入明人文集、方志和理学著述,系统论述《大全》的编纂过程及实际影响,以见十四、十五世纪的政治文化、学术思想与士人个体的互动关系,进而呈现元明朱子学的传承、流衍及自我更新的过程。以《大全》为切入点,实可检讨并重估明代思
“内圣外王”出于《庄子•天下》篇,本是一个道家术语,其内涵和语义主要反映的是道家思想。然而今日却被学术界广泛用来指称儒家,认为儒学之理想和目标,可以《庄子》“内圣外王”一语概括之,人云亦云,习焉不察。更重要的是,由于近代学者以内圣外王理解儒学,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内圣外王研究范式,对儒学研究至今仍产生着深刻影响
《程颢、程颐的教育实践》成书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作者为撰写《程颢程颐的教育实践/教育薪火书系·第一辑》曾辗转于河南、重庆、山西、湖北等地,对二程行教处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察,获得了较丰实的一手实物资料,了解了当地人对二程及其办学、讲学的评价,在历史与现实的映照中把握他们的教育活动。书中严谨、系统地考辨了二程的教育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