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孔传参正》是王先谦最为经典的一部经学著作,是清代有关《尚书》学的一部集大成之作。王先谦对《尚书》今文学、古文学各自的渊源与流变进行了详尽的考辩和梳理,其中有他对前人学术成果的吸收和整理,也有他本人的学术见识和考据所得。全书共36卷,成书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是王先谦集解类著作中最成熟、最完备的一种经学著作。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周幽王之死;周平王迁;都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小霸;大义灭亲;楚国崛起;郑国内乱;卫国惨剧;齐桓公得国;管仲拜相等。
"《读春秋》系列近百万字,讲述从东周周平王起到越国灭吴,约300年的春秋历史故事。系列分为三个部分:伯业、中原、华夏。当时,社会秩序正在由“周礼”向“霸业”过度,周礼经过几百年的运行已不能代表社会规范,约束不了社会秩序。历史逼迫“周礼”进行改变,必须由1.0版本向2.0版本演变。 《读春秋•中原》在第一部
本书主要介绍了从一万多年前中华大地上首次出现人工培育水稻的神农时代一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先秦上古历史,时间跨度超过一万年。其中,对西周以前的历史,采用将古籍传说与考古发现交叉对应的方式,在梳理传世古籍文献叙事脉络的同时,以考古发现加以佐证、补充和修正。
考据学(TextualCriticism)乃中国古典学的一大传统与遗产,其在现当代学术体系中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本辑集结新时期以来《文史哲》杂志所刊发的优秀考据论文,广泛涉及政治(包括官制)、经济、军事、历史编纂、中西交通、人物事件等多个领域。这些文章视角独特、史料翔实、方法缜密、结论可靠,其中多篇历经数十年,迄今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以研究明史尤其是明朝政治史著称,他对皇权、绅权和相权的研究超越同时代人,思想深刻,观点卓越,其代表性论文《论皇权》《论绅权》《胡惟庸党案考》影响深远,堪称经典,为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和政治运作提供了门径和方法。另外,他关于海瑞罢官的研究,关于相权与皇权冲突的阐述,成为现象级事件。本书收录吴晗相
“玄鸟文丛”是我社策划的一套文史哲学者的学术随笔集。《庸儒斋随笔》为陈文豪先生学术随笔汇编,分为三个部分:古代史研究、简帛研究、历史评议。古代史研究部分从西汉对外关系史的角度对王昭君、冯嫽的历史记载真伪等做了辨析,例如《王昭君与冯夫人─谈西汉对外关系史上的两位女性》;简帛研究部分对秦汉魏晋简帛、敦煌汉简等相关出土文献进
本书分五十卷,对春秋及其三传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分类整理和实证研究。
本书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学者学术团队“新资料与先秦秦汉荆楚地区的空间整合”集体研究成果。注重对考古资料、青铜器、简牍文献等新史料的分析和使用,以时间轴为线、地理空间为面,以荆楚地区作为早期中国(先秦至汉代)势力冲突与融合的典型区域,展开长时段、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系统揭示荆楚地区从族群林立、列国分封、迁徙、消亡及
本书内容:刘文淇生平湛深经术,对《春秋左氏传》用力尤勤,曾认为《左传》之义,被杜预剥落已久,杜注中稍可观览的观点,多系袭取旧注,于是辑《左传旧注疏证》一书,先取贾逵、服虔、郑玄三人之注,进行疏通证明,对杜预排击不当的进行纠正,对杜预剿袭前人的说法加以标明,对杜预沿用韦昭《国语注》的地方,也一加以指出。刘文淇开始编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