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正教授作为我国戏剧表导演教学与创作的旗帜性人物以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中国化”的先行者与探索者,不仅系统地见证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成长和发展,更是同广大师生一起继承和发展了熊佛西、朱端钧等老一代戏剧家的戏剧理论与实践,为学校的表演艺术教学和上海、乃至国家的表演艺术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表演系举办“陈明正教授从艺
作为自明清以来广泛存在于中国社会的影戏,其存在的基础便是与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紧密结合。这种由民间信仰发展而来的戏曲形式,最初的表现具有诸多仪式化特征。随着中国戏曲体制的不断完善,影戏在吸收各地方民间曲艺形式后,与之相互影响、互为补充,不断完善自身。《中国影戏民俗属性及其戏剧化研究》紧紧围绕中国影戏的民俗性与戏剧化特征展
本书为中国昆曲艺术研究的论文集,约19万字,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介绍以传播昆曲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所进行的展览回顾、文创推广、档案管理、志愿者工作等,聚焦博物馆工作内容的研究;第二,记录昆曲发展及推广过程中主要材料及人物相关的传承及保护历程,进行叙述与研究;第三,介绍昆曲相关曲谱文物收集及拯救的来历等,属昆曲史料整
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旨在表彰在表演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戏剧演员。自1983年第一届至2015年第二十七届“梅花奖”评选中,川渝两地共有24人30次获得“梅花奖”。本书收录了24位获得“梅花奖”川剧表演艺术家的口述历史。全书采用现场采访的方法,将获奖川剧艺术家的学艺经历、代表剧目、流派传承等,用“实录”
本书是系统讲述淮海戏的一部著作,对于沭阳县淮海戏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成果进行了介绍。书中分综述、图表、志略、传记、附录五大部类,讲述了淮海戏的发展、剧目、音乐、表演、舞台美术、机构、演出习俗、谚语口语行话、人物传记等重要知识。
本书作者以揭示京剧身段表演形态根本性的传承路径、传承规律与传承特质为视角,在新技术条件下,系统梳理原典资料,并走访相关传承人,结合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从身段历史沿革、人物形象树立、到身段传承发展、审美精神提炼,多层次、多维度、立体化地谱写京剧身段的承传流变。该选题无论是从国家层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还是京剧表演艺术
本书专注于戏剧教育领域,旨在探讨戏剧教育课程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全书从戏剧艺术概述出发,对戏剧与影视表演、戏剧教育的内涵及其方法进行了深度剖析;同时,对音乐剧教育、创造性戏剧教学、戏剧形体教学以及形体戏剧实践与训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旨在助力读者从专业和艺术双重角度理解和掌握戏
本书基于不同地域戏剧的交往交流交融进行论著,进而阐述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戏剧形成、发展、交流、融合、创新之间的关系。本书首先对中国不同地域戏剧的形成和历史发展背景进行了阐述,通过对不同地域戏剧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的分析,介绍了戏剧文化之间存在的互通关系。其次,讲述了经济发展促进了人口流动,各地域间人文关系的发展
本书是中国歌剧年鉴系列的2022年分册,介绍歌剧行业2022年的发展概况,“要闻”“人物”“首演”“特稿”“研究”“纪事”六个板块,既有全年综述、概览,又有重点聚焦,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了当下歌剧行业蓬勃发展的景象。
本书以西方歌剧史时间发展为脉络,系统全面地论述了17世纪到20世纪初西方主要歌剧体裁、风格、作曲家、作品等各方面的特点。全书包括歌剧的起源、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早期、浪漫主义鼎盛时期、浪漫主义晚期、20世纪初和歌剧术语共8个部分,涉及歌剧形成的社会境况、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探讨每个重要歌剧体裁形成的内在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