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室内软装创新研究》一书,系统梳理了现代室内软装设计的理念演变与实践创新。作者通过深入剖析当代审美趋势、生活方式变革以及科技进步对室内软装设计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的设计思路与方法。书中不仅展示了众多优秀的软装设计案例,还详细解读了设计师们的创意过程与实现路径,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此外,本书还探讨
本书是中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是中国-澳大利亚(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成果。本书根据《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7)、《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22G101系列),并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材的特点,结合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编写而成。全书共6章,主
本书作为《空间形态》课程的教学用书。《空间形态》课程自1994年,由沈康教授开始在广美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开展相关的尝试与实验。2010年,王铬等教师加入教学团队,并负责在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模块化教学改革。同年,课程成为空间类专业(环境设计、建筑学、风景园林)一年级最后一门必修课,也是环境
本学术著作首先从装配式建筑的基础知识出发,在详细介绍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和新面貌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中小学建筑的特点及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设计基础,为后文的阐述奠定了基础。其次,本书对装配式中小学建筑的结构标准化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还深入探讨了教学楼、宿舍楼以及其他类型建筑的标准化设计方法。最后,提出了建筑信息模型(
本标准系根据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2022年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的通知》(沪建标定〔2021〕829号)要求,由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会同上海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组成编制组,共同完成编制工作。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材料的检测、结构和构造的检测、防雷性能及防火
本书内容有四章,首先对建筑设计的内涵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对海绵城市建设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再次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对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进度控制进行了研究。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钢结构住宅围护系统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常用的围护材料及各种围护构件(如外墙、内墙、楼板和屋面板)的施工方法。第二部分研究了外墙保温系统的构造与抗震性能,为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部分探讨了ALC板填充外墙与外保温系统的抗风性能,为建筑物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可靠性提供了科学支持。第四
本书介绍了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优秀案例等,并增加了生态设计、智能化设计等内容。全书共6章,包括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分类,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室内公共空间形态设计,室内公共空间生态设计与智能设计,设计案例分析等。
本书为《新一代支线机场:建筑设计与创新路径》的英文版本,明确了支线机场的研究范围,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归纳了支线机场的总体布局及航站区设计的要点,从平面与剖面入手,总结旅客流程的构成要素及设计要点,梳理主流程的空间构型及比例关系。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支线机场航站楼案例的分析总结,凝练出支线机场航站楼建筑创作的创新思路和设计
本书聚焦中小型支线机场航站楼,分为七大章节:第1章概论提出了国内机场体系的分类、支线机场的定义、支线机场航站楼的类型;第2章规划篇总结了机场总体布局的构成,以及飞行区和航站区的基础知识;第3章建筑功能篇重点研究总结了航站楼构成要素、旅客流程以及航站楼各区域的设计要点;第4章空间构成篇从剖面形态入手,重点研究了一层半式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