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道派的都城隍庙鼓乐社,僧派的大吉昌鼓乐社、东仓鼓乐社,俗派的何家营鼓乐社、南集贤东村鼓乐社、南集贤西村鼓乐社等六大百年老社传承至今的经典曲目,约有五十余首,大部分是从民间乐社的音视频资料中记谱并整理而成的。这些乐曲均是各民间乐社有特色的代表曲目,其中有两首作曲家编创的西安鼓乐曲目。
《基本乐理分级教程》分为“基础级”与“提高级”两册,主要是依据乐理学科的基本规律、理论知识学习的渐进过程与难易程度,采用分级教学的方式,将内容划分为基础级与进阶级两部分。本书为“基础级”部分,主要从乐音体系,五线谱与记谱法,节拍、节奏,音程、和弦,旋律、调式等几方面内容展开,包含了所有音乐专业学生所必须理解与掌握的知识
本修订版延续第一版整体风貌,分为原理篇和历史篇两部分:“原理篇”系音乐美学的基本原理,重点阐述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呈现理论的完整体系。“历史篇”系音乐美学发展的简要历史,分中国部分和西方部分两个单元,旨在通过对音乐美学史上一些重要命题、问题和流派的梳理,较深入地介绍音乐美学的重要理论及其来龙去脉。同时对以下几方面做了主
"本书以理论知识作铺垫,以实际应用为指向,从易教、易学的角度,用通俗的语言、合理的结构对数字音频制作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全书共10章,包括数字音频的基本概念、Audition软件的基础知识、音频编辑操作指南、音频文件的录制、效果组与效果器的应用、声音效果的处理、声音的修复与降噪、混响与立体声的设置、多轨项目混音的制作
本书由《永远的“黄河大合唱”》编辑团队编写,全书以时间轴为脉络,分上下两篇。上篇详述《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包括词曲作者光未然与冼星海的早年经历、武汉共事、延安重逢及创作传奇,揭秘歌词诞生于光未然坠马养伤期间的偶然性;下篇聚焦作品传播史,梳理80余年国内外演出历程、曲谱版本流变及学术评价。本书兼具史料性与可读性,通过
本著作为四川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博士生毕业论文。它主要基于中国民歌自身的传统和基本特点,在事件史和现象史的理论视角下,展开了从1918年“歌谣运动”一直延续到当前(即2018年)整整一百年的问题发掘和历史探索。 全书分为七章内容,第一章是对中国民歌百年演变进程历史和逻辑起点以及学理架构的探讨。第二章到第六章共四个时段(
《什密特钢琴五指练习曲(作品16)》包括五指练习213条,其中有大小三和弦、属七和弦、减七和弦的原位琶音和转位琶音同向以及反向练习等。在五指练习中,从第34条到169条,加入了保持音的练习(从保持一个音到保持四个音),这也是《什密特钢琴五指练习曲(作品16)》的一个重要特点。《什密特钢琴五指练习曲(作品16)》作者什密
本书以多元文化为背景对我国声乐教育教学方法展开研究,开篇通过阐述高校声乐教学的基本理论作为切入点,结合当下的多元文化时代背景,深入挖掘我国民族声乐实践教学中的多元文化因素,对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实践发展、教学变革、人才培养及创新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