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外国文学专业学术论文集,由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王欣教授、石坚教授担任主编,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赵毅衡教授担任学术顾问。本论文集本着兼容并蓄、实践创新的学术理念,深入探索外国文学研究,同时将叙事学理论与方法系统拓展至各学科领域,沟通文学、文化、艺术、历史、哲学、电影等不同形式和领域,含纳叙述学、文学批评、
18世纪意大利思想家、美学家维柯的《新科学》在欧洲思想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著名比较文学学者奥尔巴赫和达姆罗什的世界文学研究都受到《新科学》的影响。维柯在《新科学》中对世俗与神圣领域之关系的探讨为我们重新思考世俗化理论和世界文学话语提供了契机。 《<新科学>、世俗化与“世界文学”》是一部从世俗化理论角度出发
《东方文学研究集刊》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办,聚焦于东方文学研究,吸纳学界的最新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东方文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是了解国内东方文学研究前沿的必携之书。本集收录《现实主义与菲律宾近现代诗歌文学》《梵语诗学与佛教叙事的交融互渗:以〈菩萨譬喻如意藤〉为例》《〈红楼梦
本书梳理了英语诗歌在中国的接受和研究史,考察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中国进入新时代以来的英语诗歌研究新发展。本书将中国新时代英语诗歌研究置于中国英语诗歌学术史的大语境之中、置于中国新时代特殊的社会文化语境和文学创作思潮的大背景下,梳理了中国原创的或改良的英语诗歌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评述了基于中外诗歌研究理论和
如何用技术讲好一个爱的故事?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同台竞技,好的作家如何超越时代局限?《灰姑娘》经典文本重述,作家是如何通过文本改动传递对女性的善意的?如何借用精神分析理论重读瑟伯名作,认识成熟的父爱?……从《小房子》《让路给小鸭子》到《还有九天过圣诞》,本书通过对1938-1959年间凯迪克金
本书是作者关于德语文学与思想史研究的论文结集,内容既涉及莱辛、歌德、席勒、海涅等古典文学大家,也勾勒出德国思想史上互为对峙的启蒙思脉一浪漫思脉;既有对现奥国文学这样宏大命题的整体讨论,也论及具体的作家代表如卡夫卡、迪伦马特、瓦尔泽、米勒等;既呈现德国伟大诗人如歌德、席勒思想形成的中国文化资源,也勾勒德语诗人如荷尔德林在
本书为苏州大学青年学者刘芊玥编著的文集,以文学作品、电影作品、话剧作品、绘画作品等作为素材,探讨文学艺术的审美问题。全书分为文学、电影、戏剧、绘画、大众文化五个专题,每一个专题以作品解读的形式出现。在文学方面,聚焦在乔伊斯的《都柏林人》、伍尔夫的《奥兰多》、阿特伍德的《盲刺客》、汪曾祺的短篇小说集、张爱玲的《第一炉香》
文学图像学是一门新时代的新学问。“文学与图像的关系”是包括文学理论在内的整个文学、文化和知识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文学图像学”提倡文图并重,不同于单纯的文字文本的考察,从文学直视图像,或从图像反观文学;主张从文学研究的本位立场,以图像研究为重点,以图文关系研究为核心,并围绕文学图像的生产、呈现、消费、传
神话是真实的叙述,体现了神祗妖魔叙事的同源关系或者差异特征,言说着人类族群间相互影响的文化事实。本书在比较文学与文化的视域中,分析诸多经典案例,力求探明不同文本之间的流动性、互通性和变异性,以疏明神话叙事的深层文化结构。
《阿拉伯人与叙事艺术:一种陌生的熟悉感》是阿拉伯经典叙事作品的文学评论和研究文集,基利托从阿拉伯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关系入手阐明阿拉伯叙事文学的当代意义,这是为了让熟悉西方文学的当代读者更好地进入阿拉伯文学。正如本书副标题所说,在西方文学的参照系中,阿拉伯文学对读者来说从陌生变成了一种陌生的熟悉感。与一般的学院派的论文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