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二十一卷,国别史,记述自周穆王至鲁悼公五百余年周、鲁、齐、晋等八国之史,所记之事大多以人物交谈表现,故称《国语》。其文字朴素简括,不乏出色篇章。“顾校丛刊”系列,选取清代校勘学大家顾广圻校勘刊刻的典籍影印,“顾校本”摹刻精良、质量上乘,更接近原书面貌,方便研读,广受读者关注此嘉庆间士礼居黄氏丛书本,仅顾广圻校勘,是
《支那通史》由日本东洋史学开山鼻祖那珂通世以汉文写成,1888-1890年间由东京中央堂初刻初印。1899年上海东文学社石印此书(前有南摩纲纪序、王国维代罗振玉序)。1938-1941年间东京岩波书店出版了《支那通史》和田清的日文译本。《支那通史》特色鲜明。第一,开章节体史书之先河,分篇叙述,因事立题,按朝代顺序,依次
《中国“三礼”》通过追根溯源的梳理,阐释中华礼乐文化的发展脉络及其内涵,明确传统礼乐文化所承载的四大价值追求——节制人性、达到仁爱、实现有序、促进和谐,诠释了传统礼乐文明的重要价值,及其在新时代的实践应用,这对管理社会,提升人类文明程度具有借鉴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本书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站在时代的高度,既追求学理性,又
本书从经例、传例、礼例把握杜预对春秋经传的集解。试图从经典解释的角度,对杜预集解春秋经传作全面探讨。研究杜预集解春秋经传的背景因素、集解体系、基本义例和文化意蕴。第一章阐明与诠释活动有关的背景性因素。第二章阐释经传集解体系。第三章以“三体”“五情”论述杜预春秋义例之经例。第四章以“君子曰”等论述杜预春秋义例之传例。第五
本书以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春秋霸主为关键线索,讲述他们对春秋历史乃至华夏文明变迁与融合的影响。他们每个人的经历或功业,都体现了春秋时代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思想的重大转折。书中主要讲述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四位霸主的经历、功业,以及他们对春秋历史的重要影响。齐桓公一变则尊王攘夷,中原诸夏有了攻守同盟;宋襄公一变
该书是一部记述从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同母弟叔虞于古唐国开始,到公元前376年晋国被赵、韩、魏三家所灭,约660年的地方断代史。全书收录人物220多位,包括30余位国君、80余位执政卿、卿及其他人物。为使读者易懂好读,对国君的记述采用了编年体,并以此为纲。对其余人物,采用纪传体。对事件则采用了纪事本末体。春秋中晚期,历史把晋
《公羊传(白文本)》是《新时代万有文库》丛书的一种。丛书选取传世文献中最有代表性、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根脉性的典籍进行整理出版。本书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阐释《春秋》的儒家经典。旧题战国时公羊高撰,最初仅口说流传,至汉初才成书。本书是今文经学的重要经籍,着重阐释《春秋》“大义”,史事记载较简略,历代今文
本书结合漫画的形式,用通俗易懂和妙趣横生的语言讲解了很多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细节。例如,古人如何抗疫?古人近视戴眼镜吗?古人如何照明?古代的房价高吗?古人租房吗?古人如何打广告?古人打麻将吗?古人用什么洗脸?古人刷牙吗?古代的澡堂什么样?……翻开这本书,能满足你对古人日常生活的诸多好奇!作者翻阅大量参考文献,确保每一个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用现代通俗语音,讲述《春秋左传》里记载的故事,参考《史记》《吴越春秋》《越绝书》的经典著作,梳理历史发展脉络,阐发蕴含的哲理。这部书在研究《左传》以及先秦历史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读者提供了一部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读物。
本套书是一部写给青少年读者看的历史启蒙读本。它从华夏最初的远古部落炎黄部落讲起,一直讲到封建时期清帝国的陨落,系统地将华夏历史长河中每个时期、朝代的源起、发展、强盛、衰落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和当时的社会文明等通过文字加漫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书中配有大量全彩插图,风格生动有趣,从青少年读者认知世界的规律出发,用生动的故事帮助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