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马丁·阿尔布劳继《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之后与新世界出版社合作的又一力作,本书全面系统的阐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框架下,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系统地向外国读者介绍了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消除贫困、构建“一带一路”以及全球治理体系方面取得的成就。此书结集了阿尔布劳近年
本文从文化翻译的角度,在《今日中国》汉西平行语料库基础上,分析文化元素的翻译技巧对西班牙语外宣翻译进行实证研究。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介绍西班牙语外宣翻译的研究状况,建立研究汉西文化翻译的理论框架,为西班牙语外宣翻译中的中国文化元素的处理提出有效的分析模型。
◎内容简介 本书是马丁·阿尔布劳继《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之后与新世界出版社合作的又一力作,本书全面系统的阐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框架下,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系统地向外国读者介绍了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消除贫困、构建一带一路以及全球治理体系方面取得的成就。
本书是厦门大学法学院组织编写的研究国际关系与国际法问题的理论研讨文集。全书旨在瞄准2020年以来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的学科前沿,国内外同行学术交流的优秀成果,推动国内外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的进步。全书分为理论研讨、学术研究、比较国际法、域外国际法研究等多个部分,主要从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进行了跨学科
本书分为“记忆篇”“人物篇”“合作篇”“人文篇”四部分,收录了《时光荏苒,友谊长存》《我与马来西亚领导人的交往片段》《砥砺奋进,携手同行》《熊猫“使者”萌动马来西亚》等文章。
本书主要从历史学理论出发,结合国际关系学科研究方法,以二战后中东地区主要国家采取的制衡行为为实例,介绍中东地区国家间相互制衡行为的动机、特征、类型等,系统解读中东地区国际关系史。从制衡视角对中东地区国际关系史进行宏观审视和微观分析,开辟了对中东国际关系史的专门性研究,有助于丰富现代国际关系史特别是中东地区国际关系史相关
本书运用档案馆藏档案、地方志、专门志等一手文献,较为细致地梳理了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式,并对上海参与国家援外进行客观评析。最后指出,做好新时代的援外工作需坚持以下思路:不断丰富援外理念,充分重视对外援助中的“人文”要素;优化援外主体结构,引导更多的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援助;积极拓宽援外渠道,适度加强
本书对清朝与缅甸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为我们了解、研究清代中缅关系提供了比较翔实的基础性资料,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前瞻性眼光。清朝时期,缅甸境内曾存在东吁王朝(1531~1752年)、后白古王朝(1740~1757年)、阿拉干王朝(1433~1785年)、雍籍牙王朝(1752~1885年)、英属缅甸(1886~
中俄关系,逶迤曲折,以史为镜,鉴往知来。《中俄关系历史档案文件集·清代编》共19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静杰主编。本书收集和编纂了清代1653年至1911年中俄关系历史档案文件,反映了两个相邻大国长达259年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历史。本书以我国海峡两岸档案为主体,兼及外国档案,文件质量高
本书运用实地调研和比较案例分析方法,分析了联合国难民署在叙利亚难民、委内瑞拉难民和阿富汗难民遣返问题上表现出的不同行为模式,指出国家压力和同行竞争两个因素能够解释这种差异。基于这一发现,本书指出评估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治理成效,需要综合考虑来自主权国家的压力和来自其他国际组织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