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好看,好读,甚至有点好玩的书;同时,它又给读者带来新知、启发甚至深思。此书以舒伯特的著名声乐套曲《冬之旅》D.911中的二十四首歌为基本依托,分二十四个章节(外加引言和尾语)依次对每首歌的内涵、特色、表演要点和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讯息进行了别具一格而又兴味盎然的论述与阐发。
本书由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邹彦编著,用注释的方式呈现出在作品分析时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同时附有每一首作品的结构参考图示。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册,涵盖乐段、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奏鸣曲式、奏鸣回旋曲式等全部曲式类型,共选取了140个分析案例,力求在“典型性”的基础上,呈现出古典至浪漫主义中期音乐结构的多样
本书是一本音乐批评学专著,从音乐的性质、音乐的历史演变与创作、音乐的审美价值、音乐的美感、音乐符号与音乐连接、音乐审美美育、音乐接受与批评七个方面,详细论述了音乐是什么、音乐从古到今的演变规律及其创作心理过程、音乐对人的意义和作用、音乐的美感体现、音乐的符号特征及其连接功能、音乐的美育功能、欣赏者如何接受音乐作品、评论
本研究以跨学科视角,结合音乐学与传播学相关理论,着重分析中国音乐对外传播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从中国音乐的传播历史、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产业发展等方面入手,考察中国音乐在国际上的传播困境,并尝试探索科学合理的解决策略,为国家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本书紧密结合传播学理论,详细介绍了当前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现状,总结了中国音乐
本书以湘西南苗族风俗歌为研究对象,对其保护、传承与创新展开一系列探索。首先,从理论入手,分析湘西南苗族风俗歌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述评研究现状,分析问题与不足,创新研究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探究研究的主要方法,挖掘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阐明湘西南苗族风俗歌的界定与分类。其次,搜集、整理原生态和新时期创作的湘西南苗族风俗歌
本著作紧密围绕新文科视域下音乐教育与人才培养展开探究,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战略引领:音乐教育与时代同频共振;破除壁垒:音乐教育的跨学科与跨专业融合;文化自信:音乐教育教学的传统文化;他山之石:新文科视域下的音乐教育开放性教学;需求导向:音乐教育的实践性教学;育人育才: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向度与策略。本著作通过融合
“各美其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丛书”是上海音乐出版社继“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这套代表汉民族音乐文化研究成果的丛书出版后,组织策划的另一部聚焦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的大型出版项目,是一项开放性的世纪出版工程。第一期包括15部专著、11部文集。内容涉及彝族、藏族、纳西族、白族、苗族、布依族、壮族、侗族(北部方
本书主要分为5个模块,主要内容包括:我国音乐鉴赏、国外音乐鉴赏、通俗音乐、音乐与姊妹艺术和音乐与养生等内容。本书体系新颖完整,文字简明扼要,编写思路清晰,框架明确,观点清晰,图文并茂,兼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符合高等院校非艺术专业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培训的要求,对提高人们音乐鉴赏能力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塑造学生品格,陶冶学生情操,落实美育教育方面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音乐教育也成为民办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本书稿从音乐教育可以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出发,立足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对云南民办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创新进行了结构性研究和模式化探讨,并通过调研案例佐证了观点结论,论述音乐教育能够
本书是一部关于音乐的社会性及其功能的哲学著作,涉及了很多主题和范畴,诸如音乐的聆听、音乐的功能、与音乐相关的阶级和社会阶层、音乐所涉及的民族性与国家关系、音乐的批评与公众舆论、音乐生活及其社会调解问题,以及歌剧、室内乐、指挥及对先锋派音乐的评述。在所涉及的各种问题中,作者强调的核心即“音乐与社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