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株洲市委员会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组织专门力量,考察了株洲市境内的古代碑刻,拓印考证注解整理成此书。尽管白云苍狗岁月匆匆,然风雨飘摇中残存在庙宇、桥坝、古宅、原野和山林中的摩崖石刻、造像题记还依稀可见,这些无一不展示着先祖曾经生活的这块株洲大地,深深地浸透着传统文化的根基。
本书为国家文物局主编的年度快报,收入2019年全国较为重要的考古发现36项,如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浙江德清中初鸣制玉作坊遗址、山东滕州西孟庄遗址、宁夏隆德周家嘴头遗址、安徽肥西三官庙遗址、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浙江安吉龙山107号墓、湖北随州枣、安徽肥西三官庙遗址、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浙江安吉龙山1
本书选取中国书法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汉碑精品二十件,对蕴藏其中的礼乐传统、 礼仪制度与祠祀活动等予以提炼和解读,旁及汉代政治、军事、地理、历史等不同层 面,汇集成二十篇赏析作品,旨在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汉碑透射入年轻读者的内心。 为了满足读者的视觉体验,本书由一位书法名家花费一年时间逐一临摹二十件 汉碑,将汉碑雍
石器功能研究,是了解史前人类生存方式、行为模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史前考古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其中备受关注的一种方法就是微痕分析,即通过显微观察技术对石器标本上肉眼不易辨别或无法辨别的痕迹进行观察,进而推测出工具可能的使用部位、运动方式及加工对象。本书作者是国内目前致力于石器微痕分析的主要学者之一,本文集收录作者6年来完
百件精品文物卷
《旨归汉道》内容大致分为文化与文明、帝陵与陵寝制度研究、王侯与中小型墓葬研究和书评四个部分,从考古资料出发,辅以文献记载,阐述了东周秦汉时期历史文化的演进模式从“多元一体性”向“统一多样性”的转化,而“统一多样性”也是中国古代大一统时代的基本特征。同时,基于海昏侯墓、东汉帝陵、曹操高陵、西朱村曹魏墓等汉代陵墓典型案例的
源于古代印度的雕刻石窟活动在传入中土后,形成了遍布各地的石窟网络,这些中国化的石窟大致可分为南北两大线路发展。产生于南诏末期、大理国初期的云南剑川石钟山石窟,远承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风格,又处于四川广元、巴中、乐山和大足石刻等组成的南线的末端。剑川石窟产生于南诏、大理国时期,是南方丝绸之路佛教文化在云南传播并与本土宗
本书通过对各类动物纹装饰的分类研究,梳理出它们在北方地区的发展演变脉络,揭示各种动物纹的时代性特征及地域性特征。并对新疆地区和境外草原各地的动物纹装饰特征进行梳理,为中国北方动物纹深入研究提供更广阔的的背景和参考。
《月朗山高——元代青浦任仁发家族文物集萃》是一本比较全面地反映任仁发家族遗存文物状况的图录,能让读者了解这一江南文化历史上的著名文化世族的风貌。青浦这座江南水城,地处上海西大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从审美的角度看,历史上江南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诗性文化,宋元时期绘画的作者大都为文人,集诗人、画家、书法家、学者、官员于一身,
本书共分为上下两册。上城区承载着杭州老城区的厚重记忆,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97处,历史建筑七批共174处,“三普”登录点444处(部分已升级为文保、历保)。为了对这些承载城市发展记忆的“活化石”进行系统梳理和有效保护,上城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局精心策划和实施,对辖区范围内众多历史遗存开展抢救性拍摄,在此基础上,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