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庆祝中国海洋大学建校百年而汇集的师生原创的诗集。是文新学院和海大师生、校友奉献给海大百年的珍贵礼物。发自肺腑的诗心诗情表达出对海大、对青岛、对自然景物、对人文历史以及对新时代的所思、所念、所观、所感,诗体既有现代诗,也有古体诗词,艺术表现也丰富多彩。作者中既有年长、经常创作的学者诗人,也有热爱诗歌、初次试笔的莘
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时光,你好”,以追忆青春、怀念亲朋等为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是“引路”,主要探索和记录作者的一些哲学思考;第三部分是“与众不同”,为作者的感受和体验记录。“思应有诗意,而诗也应有所思”是作者对于诗歌的理解。
本书分别为《彊邨诗存》1卷、《彊邨晚岁词稿》1卷、《词莂》1卷、《梡鞠录》4卷、《彊邨杂稿》1卷,皆系手稿,弥足珍贵。这些稿本现藏于浙江图书馆,20世纪50年代由著名词学家龙榆生捐赠,一直不广为人知。
本书是中国现代经典新诗集汇校本丛书之一。《王贵与李香香》是由著名诗人李季于1946年发表的一首诗歌,以王贵和李香香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现了“三边”人民走上革命的历程。本书是《王贵与李香香》的汇校本,以初版本为底本,同时参考了初版本、大众本、希望本、读者本、三联本等各种个版本并进行综合汇校,将诗集中涉及细节异动和变化的所
《赶车传》作于1945年,是反映抗日时期晋察冀边区贫民革命斗争的长篇叙事诗,主要描写雇工石不烂和女儿蓝妮与地主朱贵唐之间的尖锐阶级矛盾,以及石不烂从自发反抗到找到党,走上自觉斗争的道路,取得胜利的过程。该诗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来涌现出的重要诗歌作品之一,初刊于1946年《长城》(文艺月刊),
《昨日之歌》是冯至的第一部诗集,其中的抒情诗以其幽婉柔和的调子,铿锵悦耳的音节,浓郁含蓄的诗意以及强烈、真挚而不外露的感情,形成了独特的抒情风格。而其中的叙事诗,也都是艺术上的成熟之作,在新诗和整个现代文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书是《昨日之歌》的汇校本,以初版本为底本,同时参考了其他版本并进行综合汇校,将诗集中涉及
本书是中国现代经典新诗集汇校本丛书之一。《志摩的诗》是徐志摩的代表性诗集,也是他早期浪漫主义思想的代表,在中国新诗史上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志摩的诗》的主调是热烈的追求和激愤的反抗,诗集中大部分作品都是诗人在追求爱和理想时的有感之作,也有部分是对社会现实深刻的写照。本书是《志摩的诗》的汇校本,以初版本为底本,同时参考了
《预言》是何其芳出版的第一个诗集,包括诗人从1931年到1937年间所写的三十四首短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之美展现了诗歌的生命力和艺术的魅力,这本有着鲜明、独特艺术风格的诗集,在读者中曾产生较大的影响。本书是《预言》的汇校本,它以1996年浙江文艺出版社丛书本为底本,以其他几个版本作综合汇校,参酌考订,将诗集中涉及细节异
本书是中国现代经典新诗集汇校本丛书之一。出版于1935年的《鱼目集》是卞之琳的第二部新诗集。卞之琳曾用“小处敏感,大处茫然”来概括这一时期的自己,他确实“茫然”于时代风云,对艺术却高度敏感而热情,被人们称作最醉心于新诗技巧与形式试验的艺术家。《鱼目集》中的作品,集中体现了卞之琳的艺术风格,在新诗和整个现代文学的发展史上
《夜歌》是何其芳的第二部诗集。它是作者过渡时期情感、思想、艺术转换与矛盾的一个集束,一个鲜活的表征,表现的深刻与诗艺的探索也让它在中国新诗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夜歌》的版本并不多也不复杂,但每版都有着重要的改动,关乎诗学与文学史的重要问题。本书是《夜歌》的汇校本,它以1945年诗文学社本为底本,以其他几个版本作综合汇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