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古代文献集成》是陕西省“十二五”“十三五”古籍整理重大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本项目收集了陕西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要历史文献,含陕西历代学人著作和外地人士撰写的有关陕西的著作300余种。本书是《陕西古代文献集成》第四十二辑,分属史部,内容主要为清代陕西历史地理、金石学等有关文献,包括《雍
《陕西古代文献集成》是陕西省“十二五”“十三五”古籍整理重大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本项目收集了陕西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要历史文献,含陕西历代学人著作和外地人士撰写的有关陕西的著作300余种。本书是《陕西古代文献集成》第四十一辑,分属经部,内容为清代学者王建常的《小学句读记》,王建常(1615
本书是一部记述杨吴及南唐时期南京地区的城市格局、人文变化、民风民俗诸方面概况的地志类图书,以简洁概括的叙事为主轴,附以引用古今著述为佐证的方法,前者删繁就简,后者不厌其详,相辅相成,互补求臻,以期达到具体地展示南唐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真实情况的目的。全书主要由绪言、城垣城濠、宫城宫濠、街市坊里、衙署官邸、寺庙道观、拾遗摭佚
本书为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香溪社区的社区志。香溪社区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西南方向,坐落于古镇山塘街南侧,是于2003年由三个镇区居会委和金星村合并而成。社区所辖面积1.8平方千米,现有总户数2003户,户籍人口6159人。香溪社区历史始于春秋,明清至民国为木渎重要的文化、交通、商业、军事小集镇。出过大量的历史名人,留下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正史“西域撰述”的产生与发展有着由内而外的历史背景;(二)两汉时期是正史“西域撰述”的创始与成型期;(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正史“西域撰述”的蓬勃发展期;(四)五代宋元时期是正史“西域撰述”的深化发展期。(五)明清民国时期是正史“西域撰述”从嬗变走向终结期;(六)整体正史“西域撰述”
为了讲好秦淮故事,保存文化记忆,本书由南京市秦淮区档案馆与秦淮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编著,列有人物长廊、红色遗址、城南旧事、史海钩沉、淮上杂谈、灯下漫笔、贡院春秋、文献点校、史志资料、那年那月十个专题栏目,总共收录了39篇有关秦淮历史文化的文章。主要围绕古往今来秦淮区域内的名人、建筑、商贸、街巷地名、历史事件、人
本书稿主要内容为介绍云南黑树林地区的概况及当地因水源所产生的文化习俗,通过对打洞大沟历史发展的记述,分析水与水利系统、当地社会及居民间的相互关系,对当地文化的记录和传承有一定意义。本书稿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篇以黑树林地区的历史、社会结构、事件为主题,主要讨论了黑树林地区沟渠开发的历史、水利社会的组织类型等问题。下篇以黑树
本书将以“讲晋南”为切入口打造一本“讲山西”的文化通俗读物。聚焦最早“中国”晋南地区(即运城、临汾),以时间为线索,以晋南现存之历史文化遗存为落脚点,结合史实,从文化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多角度串讲晋南地区作为最早“中国”的文化属性,进而将山西所具备的中华文明数千年延续不断的文明特质表现出来。本书以明暗两条线架构。明线即
《拉萨旧事》(1944—1949)是一部有关藏学家柳陞祺先生于1944—1949年居住于拉萨,任职于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期间所见所闻的历史作品。本书于2010年首次出版发行,2014年再版,本次为第3版修订。本书由3部分组成。一是“往事追忆”,记载了作者居住于拉萨期间的所见所闻。二是“一组手稿”,收录了作者对于
本书以浙中地区兰江流域传统村落中的水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和观测,结合文献比照、村民访谈,记录了流域内的水口历史信息和发展现状,并从水口营造技艺的角度出发,对一些极具地方特征和理景造诣较高的水口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