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巴金选集》第十卷《谈自己》。收录了《忆》选(1933-1936),《短简》选(1936),《谈自己的创作》选11957—1961),《创作回忆录》选(1978-1980)等作品。是巴金成长经历、创作思想的梳理。
本书是《巴金选集》的第四卷,“爱情三部曲”,收录小说《雾》《雨》《雷》《电》。这几部小说故事是连续的,描写了在风云动荡的时代一群青年追寻理想,献身改造社会的革命洪流中,彷徨、寻找、奋斗、牺牲。
本书是《巴金选集》第七卷,主要收录巴金亲自选编的32篇短篇小说。充分体现了作者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自己的思想观。
本书是《巴金选集》第八卷,巴金的散文随笔精选。巴金从20多岁到40多岁的心路历程随着世事变迁光阴荏苒一一展现。本书从《海行杂记》《旅途随笔》《梦与醉》等随笔中优中选优,文笔朴实细腻,情感真挚动人。巴金对当时的时政具有明察秋毫的观察,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言行举止、慷慨情怀跃然纸上。本书对后代人了解巴金的生平,巴金的思想,巴
本书是《巴金选集》第九卷,收录巴金在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新生集》《爝火集》《英雄的故事》《随想录》等文集中的95篇作品。巴金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剖析人物灵魂,有深度、有立体感。
《巴金选集》是中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集,巴金生前亲自遴选篇目,指导编辑,当作自己的“身后事”进行安排。《巴金选集》总共十卷,全面反映了巴金的文学世界和创作风貌。这十卷分别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憩园·春天里的秋天·海的梦》《寒夜·第四病室》《短篇小说选》《散文随笔选》《新声及其
《南方雨韵:小说·散文·文学评论·诗歌·纪实文学》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小说、散文,文学评论。
本书是作者的作品自选集,包括散文和小说两部分内容。其散文弥漫着古典的气息,不无传统文化的烙印;其小说尽可能彰显和时代的紧密联系,同时渗透着关于艺术形而上的思考,是作者在文学道路上的探索和实验。
本书汇集了屠岸先生的《萱荫阁诗抄》、《屠岸十四行诗》、《哑歌人的自白――屠岸诗选》、《深秋有如初春――屠岸诗选》、《夜灯红处课儿诗》、《诗爱者的自白――屠岸的散文和散文诗》、《倾听人类灵魂的声音》、《诗论·文论·剧论――屠岸文艺评论集》、《霜降文存》、《生正逢时》《漂流记》等诗歌、散文、文论作品和口述自传、回忆录等,全
纳兰容若,又名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容若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