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盛唐天子唐玄宗的传记。唐玄宗李隆基并不是天生的皇帝,他的皇位是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的。他通过自己智谋与决断,在险象环生的宫廷斗争中杀出一条血路,最终掌握王朝的最高权力。在位期间,他任用贤相,整顿吏治,改善财政措施,进行军事体制改革,弘扬文学艺术,在唐太宗和武则天之后,使唐王朝再登高峰,开元天宝时期成为中国古代
该书是一部记述雷锋从1940年出生到1962年因公殉职22年生平事迹的编年体著作。全书以湖南省雷锋纪念馆馆藏资料为主要依据,以全国公开出版的历史文献资料为参照,全面充分地展示了雷锋的生平、经历和实践活动,以及思想发展轨迹、精神发展脉络,是一本研究雷锋成长经历的重要工具书。
本书共有十讲,分别为“诗仙与诗圣:盛唐诗坛的两座高峰”“李白、杜甫与安史之乱”“李白、杜甫与丝绸之路”“李杜优劣论与杜诗学”“《饮中八仙歌》与盛唐诗仙群体”“新出文献与李白研究述论”“杜甫的家世、家学与家风”“仇兆鳌与《杜诗详注》”“李白《蜀道难》解读”“李白《宣州谢朓楼》诗解读”。
《林徽因传》:林徽因出身名门,16岁便随父亲林长民游历了欧洲,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有主见的女人。她和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等人的交往,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后来,她嫁入中国当时有影响力的一个家族。这个家族的当家人有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梁启超。她的丈夫是梁启超的大儿子梁思成。本书以林徽因为中心,通过爱情、亲情、友情及审美情
《胡适留学日记》是文学革命领袖、新文化运动主将以及学者胡适的生成前史。《过渡之舟:<胡适留学日记>研究》是一部研究胡适留学时期思想发展和生命历程的学术著作,披露了青年胡适的文学创作、交友出游、演说活动、婚恋选择等诸多历史细节,呈现了更加立体鲜活的青年胡适形象,描摹了在新旧文明时代充当过渡之舟的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轨迹。作
本书收录了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重要书信300余封,时间跨越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包括夏鼐求学期间向李济、傅斯年、胡适等著名学者请教学术问题和学业规划的信件,西北考察时期向郑振铎、梁思永汇报考察工作情况的信件,新中国成立后指导各地考古工作的信件,与韩儒林、谭其骧等著名学者商榷学术问题的信件,与张光直等海外学者互通访
陈中孚(1766-1826),清代官员。字心畲,号允臣。武昌(今湖北鄂城葛店)人,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湖北武昌弹丸之地选拔出三名同窗殿试生,轰动京城,这次嘉庆殿试武昌的三名贡士,结果是张应吾落选,程德楷中进士,陈中孚待恩科录用……本书由此展开,作者结合史料,以流畅的笔触,丰富的故事情节,书写了陈中孚从进士至中丞
本书是中国现代教育家傅任敢先生所辑清季兴学以来与近代新式教育有关系的人物照片和小传的结集,涵盖了首先创建整个近代学校制度《奏定学堂章程》之张百熙先生,中国第一近代式学校同文馆中之惟一科学教授李善兰先生,主稿奏定学堂章程、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行新学之张之洞先生等内容。
本书主要面向青少年,用生活镜像的历时性叙事还原雷锋的成长细节,衬托出英雄的生命长度、性格厚度和意义深度;以雷锋日记等真实档案,展现雷锋高远的精神指向,传递其真挚的人伦情愫和人性温暖。通读全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鲜活立体的雷锋,一个有血有肉的雷锋。希冀青少年以雷锋为榜样,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八一勋章”是军队最高荣誉,授予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建立卓越功勋的军队人员。本书收录了《人民日报》等中央权威媒体公开发表过的文章,讲述了“八一勋章”获得者的先进事迹和可歌可泣的人生故事,他们是推进强国强军伟业的时代楷模!同时,本书生动记录“八一勋章”获得者为党和人民作出的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