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围绕徐霞客与上海佘山紧密关系的纪念性作品集。1624年明代旅行家徐霞客首次到访佘山,并受“山中宰相”陈继儒的影响,从佘山出发,开启了长达4年的西南万里行之旅。2024年,恰逢徐霞客首次到访佘山400周年。本书收录了若干对佘山历史文献熟悉精通的学者型作者的作品,内容体裁以纪念文章、考证论文、散文游记、诗歌、年表、
本书内容包括:走运城、稷山枣林:时光的侧面、运城册页、好大一个盐湖、河东的气运、八千里路,尘与土、山西记、西厢札、稼穑河东、河东二三事、了愿、在神话和“神话”中穿行等。
本书汇编了自然资源作协会员在自然资源工作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纪实文学、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形式集中展现了中国的地大物博和自然资源人的奉献和成果。
1923年8月3日,鲁迅第一部小说集《呐喊》由北京新潮社初版,距今已百年。我们在百年之际推出《呐喊》的初版复刻本,精美工艺加持主打特装收藏方向。封面采用鲁迅先生设计的初版封面,经典简洁;插图采用丰子恺先生的经典插图,封面红黑配色,布面圆脊精装,以精美工艺和经典文学结合带给大家一份值得永久收藏的文学礼物。
本书稿精选了赞美和讴歌清远自然风光、壮丽山水,并多数在《清远日报》《中华词赋》《中华诗词》《诗词》等报刊上发表的作品。收录的作品都以“生态之城生态之诗”为主题,以写清远、赞清远的山水风光等为主轴,分“生态绝句”“连州专辑”“诗歌评论”三个部分,通过诗歌向我们展示了清远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作品文风朴实,看似平淡但又有效表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
本书收集了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文联组织的文学作品,全书10多万字,内容涵盖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文体形式,以及书画、美术、摄影作品,具有极强的可读性、知识性、艺术性,深入挖掘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内心,把握铁路职工的精神生活,把社会的文明、美用文字凝练出来,从而带给铁路职工以精神食粮,是广大文学艺术爱好者和铁路职
全书分为三个篇章。“上篇山川地理”主要收录了李白《峨眉山月歌》、陈子昂《入东阳峡与李明府船前后不相及》、张九镒《龙门浩月》等诗人及其作品,为读者呈现了嘉陵江小三峡、龙门浩月、玉溪口、九龙滩等的景致。“中篇历史人文”主要收录了杜甫《登高》、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李商隐《夜雨寄北》、王维《送李员外贤郎》等诗人及其作品,
《蹑景》收录了王嘉会同学八岁到十一岁写作的部分作品40余篇,主要包含五个部分:一是诗词,既有古律,也有现代,大部分在疫情三年所作,写自己对身边人身边事的思考。二是散文,主要是以学校生活为题,抒发同学之情、爱国之志、孝悌之心、文明之行。三是杂文,读了国内外一些名著,从小孩的视野去品味,去思考,去点评。四是游记,其实也可归
本书以“自然之美”为主题,精选《读者》杂志历年登载的优秀文章60余篇汇集成册,如《第二座山》《美丽的兽性》《种子的信仰》等。这些文章或展示了祖国壮美的山脉河流、森林平原、冰川雪峰,或展示了丰富且神奇有趣的动植物,或展示了大到日月星辰,小到鸟鸣蛙声等自然现象,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美丽中国的自然风光之美,感受到各类生命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