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遍中国博物馆:有趣的千年文物知识》通过系统梳理各类文物,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包含历史、文化和美学内涵的知识框架。全书共分为10章,系统讲解了博物馆概况,以及青铜器、玉器、瓷器、金银器、漆器、车马、建筑、服饰、家具等相关文物。每个章节皆从大众普遍关注且具有代表性的角度出发,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文物知识,同时搭配写实风格
本书为庆贺著名考古学家徐光冀先生九十寿诞而作。书中收录了先生七十年考古生涯中的故旧、同事、学生、晚辈撰写论文45篇,内容涉及史前、夏商周、汉唐至宋元明等各时段考古学研究,还有革命文物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回忆散记等。
本书主要内容是作者常青30年间访问25所世界知名博物馆,追踪海外流失的中国国宝的记录。作者从这25所博物馆的建馆历史、馆内藏品来源讲起,最终以馆藏重点中国文物详细介绍为止。
《中国金石史》是金石大家朱剑心撰写的经典之作,作为朱熹嫡系后裔、章太炎弟子,朱剑心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通俗的笔触,打造了一部现代意义上的金石学通史。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金石学的发展脉络,从商周钟鼎彝器到秦汉碑碣、魏晋墓志,直至明清印章,全面解析金石器物的形制、铭文与艺术价值,同时揭示其在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文献学中的重
全书分三大章:第一章介绍东周金文中所见的吴越王名世系,并选取有讨论价值,有学术“梗”的器物择要予以介绍。第二章、第三章分别讨论吴越王名的释读历史与吴越王名结构。过去有“姓氏说”“附加语说”“综合说”等几种看法,我们根据出土文献所见的吴越王名对之前的旧说作了检讨分析,并对吴越王名的结构和类型作了总结。研究吴越王名,要区分
本书是“广元石窟考古报告系列”的首部成果,书中全面系统地记录了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莲花洞(第535号窟)的基本概况,正壁、北壁、南壁三大龛造像,以及补凿的99个小龛的相对位置、时代、龛形、保存状况、造像内容、装彩等情况,对洞窟内早期遗迹进行了辨识,从而推断莲花洞开凿于北魏晚期、改凿于唐武周时期。
本书收录了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2023年之际陆续发表和新撰关于“传说历史研究”的主要论文。内容主要集中在对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属性和相关考古文化的分析与探讨。通过对新石器时代中、后期考古学文化的迁变现象研究,对应古代文献中有关炎黄与蚩尤大战、唐虞对四凶的殛、流、窜、放以及大禹治水、界划九州等传说事件的记载,进行了
这是一本真实、系统、权威记录和解读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遇真宫的保护、论证、实施和展示利用全过程的图书。遇真宫是我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第一次因大型工程建设而采取对世界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保护的项目,本书图文并茂地记录了遇真宫文物保护的整个过程,是一份中国政
仰韶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其时间从距今7000年至5000年,延续两千年之久;其空间分布在中原及周边地区,堪称孕育中华文明的重要母胎。天地玄黄梦,中原玉祖根。玄玉,是《山海经》所记中华民族共祖黄帝播种的天下最优玉石,后世又称墨玉。由于先民信奉天玄地黄的二元色宇宙观,玄玉的神圣性蕴含得以彰显。本书以尹家
本书主要以《河南散存散见及新获汉唐碑志整理研究》《西南大学新藏墓志集释》《台湾南部碑文集成》《台湾中部碑文集成》《新出宋代墓志碑刻辑录?南宋卷》等材料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的训诂学、词汇学、校勘学方法,利用汉语俗字理论和俗变规律,对其中的字形释读和校注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对碑刻中的一些词语进行了考释,尤其抉发了部分较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