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立功、立言——这是成为圣人的标准。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里,能做到这三项的人物寥寥无几。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王阳明先生,便是大家公认的圣人。他从意气风发、豪情壮志的青书生被人陷害成为被贬之臣,而后破茧成蝶,在磨难与挫折之路上悟道成功,用他无以伦比的智慧力量书写了一段明朝传奇历史。心即理、知行合一、致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缁衣集传》的学术价值;《缁衣集传》的解经特征;理学视野下的好恶定性;从好恶之性到政治美德;“君为民表”的政治伦理建构;晚明视域中的君民伦理重构等。
\"本书以“阳明学与中国现代性问题”为题,勾勒阳明学内部现代性精神的展开脉络,阐发阳明学作为一种“精神动力”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所提供的独特资源,并揭示阳明学对于克服现代性之隐忧所具有的启示性意义。作者立足于阳明学的原始文本,对王阳明的亲民说、“四民异业而同道”论、“天下一家”论等富有现代意义的思想的来龙去脉进行细致而
”515年前,王阳明被贬谪居贵州。在贵州,王阳明“龙场悟道”成为“心学”的起点,传道贵阳文明书院,始论“知行合一”。近年来,学界对于王阳明的研究和讨论,如出版物、研讨会、讲座、纪录片,使“王阳明”和“阳明心学”屡屡破圈。图书内容将从学术角度以及文旅角度进行分类阐述。学术角度,系统并深入解读王阳明与贵州间的互相影响,以文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哲学中关于道德的“恶”的专著,道德的善与恶是修身的一体两面,但“恶”的议题却少见系统的论述。作者从哲学史的角度,梳理了自王阳明、阳明后学至刘蕺山的思想理论,系统地开拓出一套关于“恶”的哲学理论。恶的问题在阳明之后有着更深刻的省察,为善去恶的工夫也是前儒所未及,因此,作者从先秦与宋代儒者的恶的问题出发,
本书共十二章,内容包括:幼年生活与其家庭、不凡的童子、少年时代之阳明、应试生活、初入仕途的政治生活、改过自新的生活、贬谪中的虎口余生、龙场生活等。
本选题是一部聚焦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社科作品。作者结合王阳明的亲身经历、经典语录,以通俗轻松的语言,系统阐述王阳明的学说,提炼出阳明心学的核心概念:“立志”“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格物”“事上磨练”“存天理,去人欲”……本书共有21章,每章以金句加上度阴山解读的形式,让阳明心学爱好者用21天学习和掌握心学基础。
本书是丛书,共5册。本书为第五册,收录了王阳明在儒家思想中极具个性和意义的代表作,包含文集及相关内容,是研究王阳明心学思想及王阳明一生重要著作的图书。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伟人,也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心学思想融合了儒释道三家之精髓。
《中国心学》第4辑,分为阳明心学研究阳明后学研究儒学史与阳明心学传播研究学术信息四个板块。本书以阳明心学研究为主题,集中展示国内外学界关于阳明心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关注中国哲学史上与心学相关的人物、思想、问题研究,心学与国外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等。本书稿主要特点是:一是突出时代性,关注阳明心学新的理论研究视角,突出阳
《刘蕺山先生集》,全书二十四卷,内容丰富,含括奏疏、书、序、箴说、墓志铭、墓表、行状、杂著、祭文、赋诗等文体,在诗文往来中展现出刘宗周对时政、党争、教育等国事的思考。比较有名的《人谱》《学言》《读易图说》《讲学杂解原旨》等文章集中反映了刘宗周的理学思想,主张慎独主敬,在平实中做慎独工夫,推崇慎独之说。刘宗周对理学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