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本册共收集了30个关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遵义会议后至胜利结束长征的故事,主要涉及巧渡金沙江、通过大凉山、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跨过荒草地、夺取腊子口等内容,主要反映了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同志为核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富有革命斗争精神的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绥远(今内蒙古地区)人民,在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下,英勇地拿起了武器,进行了数十次武装起义。本书收录的35个关于土地革命时期晋冀鲁豫绥地区武装斗争的故事,都是当时武装暴动的主要参与者以口述的形式,对亲身经历的重要事件和战斗的真实记述,其中既有党的组织建设、革命政权
伴随着八一南昌起义的枪声,人民军队诞生了。自此,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创建了革命根据地,打破了国民党军及地方反动武装“进剿”“会剿”,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本书共收集了35个红军初创时期中央红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故事,涵盖了中央红军创立、发展的艰
1927年8月至1937年6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指引下,全国各地先后爆发了680多次武装起义,遍及14个省140多个县,参加起义的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有数百万人。这些武装起义,高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旗帜,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是从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太行、太岳两个革命根据地抽调的由老红军、老八路和解放区地方干部及军队、地方武装干部组成的一支接管新解放区政权的队伍。1948年12月,长江支队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南下,与三野十兵团、华东南下干部、上海南下服务团和长期坚持地下斗争的福建地方干部,组成了解放福建、接管福建、建设福建
《复市记忆》是由新余市委老干部局在新余市复市40周年之际编写的一本老干部回忆录。全书收录了32名老干部的回忆文章,呈现了新余复市40年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了老干部艰苦奋斗、昂扬拼搏、敢闯敢干、担当作为的精神风貌,为新时代新余人干事创业、续写华章凝聚智慧合力,提供精神源泉。
本书简介:本书是记录季羡林先生百年人生的自传作品。季老从我的童年、十年回顾、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我和书、在病中、我的学术总结、我的人生感悟七个方面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一次彻底总结。季老真诚坦荡,娓娓道来,文字平易亲和。书中亦配有大量珍贵照片,生动呈现先生从私塾孩童到近百岁老人的人生历程。从他记录的风雨人生中,我们亦看到
《长安何曾负少年》一书中,作者根据自己的在西安求学、工作、生活的亲身经历,描绘出世纪之交西安市民生活的真实画卷,展现出当代西安的风土人情。书中有校园中的青春往事,有城中村里的喧嚣热闹,也有街巷中的西安美食……既是作者亲历,亦是人人亲历。书稿内容贴近生活,情感真挚,语言风格保留许多本地特色,容
《往昔书》是一代人心路历程的追忆逝水年华,更是对一代人集体回忆的梳理与呈现。作为一名70后,在其成长历程中见证了从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过渡的城乡现代化等重要历史阶段,作者以冷静、温情而细腻的笔触将个体的回忆置于故乡家国变迁背景下,努力捕捉那消逝或凝固的斑斓往事,状写出一代人隐匿、沉没,而又夺目的精神世界。
本书是一部教育教学回忆录,再现了深圳市南山区“改命校长”吴希福的教育人生。岩屋村的晚熟少年吴希福秉承优良家风,努力学习知识文化,终于走出大山,走上教师岗位,成为特级教师,成为全国知名的教育家型校长。四十余年的教育生涯里,他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精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技术,践行自己的教育治校理念,面对挑战锐意进取,面对困难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