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描写了法国启蒙运动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有历史学家认为,西方对人类文明最主要的贡献有两个,一个是英国的工业革命,另一个是法国的启蒙运动。由于启蒙运动,自由平等的思想传遍了全世界,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许多珍贵遗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可能就是马克思所说:“使他认识到自己是人。”启蒙运动引发了法国大革命,在国家政治制度方
《简读培根》不仅仅是一本对培根生平的简单勾勒的书,更是一部深入骨髓的思想剖析著作。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一扇通往17世纪思想巨擘内心深处的大门。通过这本书,读者将如同亲历者般,目睹培根在历史长河中的起伏与挣扎,见证他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用智慧的火光照亮前行的道路。
斯温伯恩为当代英国著名宗教哲学家,牛津大学教授,英国科学院院士。他自觉承担起一个自然神学家的使命,用现代科学知识和逻辑实证主义的严密方法,论证基督教信仰的合理性。本书抽丝剥缕、严密而详细地讲述了斯温伯恩关于基督教文化的解读,比如上帝是全能的,但不能做逻辑上不可能的事情。
本书旨在论述关于现代灵魂与一种新的审判权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论述现行的科学法律综合体的系谱。在这种综合体中,惩罚权力获得了自身的基础、证明和规则,扩大了自己的效应,并且用这种综合体掩饰自己超常的独特性。 福柯称此书为我的第一部著作,历史学家彼得·盖伊则将《规训与惩罚》描述为福柯的关键文本,认为它影响了1
本书是中文世界最为人熟知的福柯作品。 罗兰·巴尔特说,这部著作是对知识的清洗和质疑。它把自然的一个片断交还给历史,改造了疯癫,即把我们当作医学现象的东西变成了一种文明现象。实际上,福柯从未界定疯癫;疯癫并不是认识对象,其历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说,它不过是这种认识本身;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
本书是法国存在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赛尔的第二本《形上日记》,记录他对于存在的省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马赛尔应召入伍,由于体弱被分派到巴黎的红十字会做寻找失踪官兵的工作,在这里,他每天见到的都是前来询问丈夫、儿子下落的妇女。马赛尔在她们的脸上看到了强烈的痛苦和焦虑,这一体验极大地触动了他的心灵,令他的哲学
本书为美国引进版权图书。在本书中,沃德·法恩斯沃斯解释了苏格拉底方法是什么,它是如何运作的,以及为什么它在我们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全书可分为3个部分,前4章介绍了苏格拉底思维的基础原则,第5-12章介绍了同一性、类比等具体技巧,第13-18章讲述了苏格拉底伦理学等延伸内容。本书将苏格拉底提出问题的方式及其
本书是关于列斐伏尔社会批判理论发展逻辑转换的专题性论著。作者从列斐伏尔第一手文本的细读出发,紧紧抓住列斐伏尔与马克思思想关联这一主线,原创性地透视出发生在列斐伏尔思想发展中观察视域的双重转换以及逻辑无意识中的方法论深层转换问题。这表现在:从经济关系异化批判向日常生活微观异化现象批判的转换;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历时性时间逻辑
本书分为“人生驿站(1770-1807)”“世界纪元(1806-1831)”上下两卷,上卷旨在描述青年黑格尔的精神成熟过程,罗森茨威格把这一过程也称为黑格尔与其所处时代现实相结合的过程;下卷则描绘了在耶拿时期结束后,已然成熟的黑格尔如何在世界舞台上发扬其哲学影响,并最终成为世界闻名哲学家的历程。本书是第一部甚至也是唯一
本书是1948年罗斯在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所做的关于柏拉图理念论的系列演讲的结集。罗斯在本书里系统探讨了柏拉图理念论的起源、理念论在柏拉图各个重要对话中的异同、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解释和批评,以及现代柏拉图学界关于柏拉图的各种重要理论争论。现代学者对柏拉图思想的诠释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亚里士多德的转述和评价,作为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