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构筑全球战略稳定:冷战后的国际核秩序及其治理;探索“新边疆”安全机制:网络电磁空间秩序及其治理;利用“高边疆”服务人类:外层空间安全挑战与国际太空治理;推进“远边疆"领域合作:极地治理及其秩序构建等。
本书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作为一个整体,考察其作为独立的政治经济力量在国际秩序变革中的处境、需求与作用,一方面有利于中国团结其他新兴大国,为运筹大国关系,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做出积极贡献,另一方面为深化国际合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本书主要从哲学层面对国际关系中的认知战进行解析。作者以唯实主义的原则和方法为基础,对国际关系中的作伪现象和行为进行了范式的解构,钩沉历史渊源,对作伪进行定性和分类,并提出了六个作伪规律。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恐怖主义与反恐怖基础理论,和恐怖主义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基本构成;第二部分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反恐怖国际合作问题研究,主要包括上海合作组织的反恐怖合作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中亚地区反恐怖合作法律机制等。本书借鉴域外反恐怖斗争最新经验,细致把握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发展趋向与国际反恐怖合作的基本
正如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显示的,全球化不只是资本的全球化,也是人的全球化,我们生活在相互依存、命运与共的地球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目标,为全球化、全球治理探索核心价值观,标志中国与世界关系从互利共赢到命运与共的逻辑延伸。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轫于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传统和现代国际体系之
本书分为以下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区域国别学的中国学者思考,主要介绍中国国内在区域国别学领域的研究范式、研究状况、相关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等。第二部分为区域国别学的北外传统与创新,主要介绍北外在区域过别学领域的做法与相关经验。第三部分为区域国别学的国际经验与视角,主要介绍国外在区域国别学领域的研究状况、研究经验以及相关案例。
本书稿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已结项。 本书将琉球问题置于军事同盟的框架下进行审视,从美日同盟不断变化的视角考察美国对琉球政策的变化,揭示了美日同盟关系由互疑到互信的转变过程,并探讨了美国对军事同盟的经营经验。本书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大量的美国原始档案详细阐释了美国对琉球政策的决策过程,实现了对外决策理论与历史的有机结
本书讲述了善变的“青岛”归还之约、博弈巴黎和会、山东问题国际化、探路直接交涉等内容。
近年来随着中非之间经济联系的日渐紧密,非洲大陆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非洲各国政府的战略方针、具体政策以及执行能力的差异,使得各国之间的发展并不均衡。与此同时,中国正在经历的经济结构转型和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必将为中非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书由中非相关领域的多位优秀学者合作撰写,汇集了数篇富有
本书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概括而言由三大内容板块构成:一是对“命运共同体”构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一般性理论探讨及框架建构;二是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战略环境研究,包括澜湄区域合作的历史基础、动力机制、现实条件、推进障碍及他方行为体对“一带一路”倡议、澜湄合作和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