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诗歌散文精选集。本书稿经作者多次优选,从已发表的作品中精选出诗歌80首、散文80篇,基本涵盖了作者四十年的诗歌、散文创作的主要作品。全书共分回转、血脉、淤土、南行及来沪五个部分组成。以“回望”为主线,通过自己在淮北长大到走出小村庄走进大学,走入社会闯荡海南,最后来到上海扎根落户的经历,回望这六十年的人生历程。本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最后一部小说集,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除《序言》外,共收短篇小说8篇。在鲁迅看来,他所要写的小说,所要继承的,正是《红楼梦》的传统。他强调的是“真的,真实与真诚的文学”与“假的,瞒和骗的文学”之间的不同价值。《呐喊》《彷徨》的写作是鲁迅十年郁结于心的民间记忆的一次喷发。当他终于提起笔来,首先奔涌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收录他在1924至1925年间所写的短篇小说11篇。在鲁迅看来,他所要写的小说,所要继承的,正是《红楼梦》的传统。他强调的是“真的,真实与真诚的文学”与“假的,瞒和骗的文学”之间的不同价值。《呐喊》《彷徨》的写作是鲁迅十年郁结于心的民间记忆的一次喷发。当他终于提起笔来,首先奔涌于笔端的,是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收入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四篇,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本书在鲁迅《呐喊》文本的基础上,增加了鲁迅研究专家孙郁教授撰写的导读文章《<呐喊>百年》,以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收入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在内的散文十篇。本稿增加了著名学者王晓明教授撰写的导读文章,以及鲁迅生平及创作年表等内容。作者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
清末同治十二年(1873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状元、翰林、进士、贡生、秀才等600多人,到广东封川(今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大豪岩观光,并留下题咏大豪岩诗、词、文、赋等共约350首(篇),成为一时的文化盛事。该诗文集于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被肇庆当地学者刘振福搜集整理并木刻出版,前面又加上多篇序言等相关古文,成为现
本书是昆山市巴城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织编写的一部文学类作品集,收录了其所属文学协会五位会员已经发表及尚未发表的文学作品共40余篇,主要以散文、游记和故事类为主。散文类作品大多是作者以家乡地域为背景创作的作品,充满作者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游记类作品则在写景的同时,作者希望通过自己另一种眼光探索历史的价值和人生的哲理,展示
书稿由唐山市曹妃甸区政协组织编写,响应“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忠实纪录曹妃甸区文学创作的发展之路,充分展示曹妃甸区文艺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的创作成果。在曹妃甸全区开展了文学作品征集活动,面向曹妃甸区国家和省市各级作家协会会员和广大文学爱好者征文,全书包括散文、现代诗歌、古典诗词、小说、报告文
这是湖南作家肖毅彪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集,分为“华年锦时”“锦绣中华”“朵颐四方”“上下古今”共四辑。第一辑“华年锦时”选用了作者发表的散文、小说作品,写的是家庭、爱情、工厂的故事,作品散发浓郁的生活气息。第二辑“锦绣中华”收录了作品创作的部分游记散文,从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第三辑“朵颐四方”以怡情称
本书以“家风颂廉”为主题,以提高干部员工廉洁自律意识为导向,以加强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为主线,收录湖州供电公司员工的廉洁作品,多方位、多角度、多视点反映干部员工及家属积极参与廉洁文化活动的情况,进一步宣传廉洁理念,筑牢思想防线,弘扬新风正气。开展家庭互保廉洁教材开发目的是将廉政教育延伸至家庭,延伸至八小时之外,使广大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