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中国拥有一大批自然科学方面的杰出人才,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国的科学家们展现出了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些科学家们在数学、地质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书精选了30位中国著名科学家,从蔡伦到祖冲之,从李善兰到华罗庚,等等,用他们的故事告诉现在的我们,学贵精专
本书是关于蜀道(以金牛道为主)的图文纪实著作,是作者历经十余载探访拍摄的成果。本书主要收录金牛道沿线自然文化遗产的摄影图片,包括古石板道、古栈道、古关隘、古桥梁、古津渡、古柏、古驿铺、古城及沿线石窟寺、古碑刻、古建筑等,辅以相关文字介绍,表现了蜀道沿线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文与历史地理。蜀道是古代巴蜀地区与中原大地经济文化
毛奇龄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是清代考据学的先驱之一,对清代学术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毛奇龄著述宏富,在清人中罕有其匹,其生平著述,编为《西河合集》,共收书116种493卷,其中经集50种237卷,文集66种256卷。但其一生由明入清,身历天启、崇祯、顺治、康熙四朝,生平经历坎坷,其诗文散佚亦颇不少。本书以十余年之精心考索搜集
本书是探讨“亚洲文明”相关议题的文集,是该系列的第二辑。本书旨在于文明互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追溯“亚洲”概念的形成与演变,探讨其在东西方建构和想象中的内涵,针对西方语境下的亚洲概念、西方中心的亚洲视角,在今天全球化、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推进的大背景之下,反思应该如何阐释亚洲在世界中的定位,如何去除“中心—边
本书是对时下德州市属县区范围内明清两代人物传记资料的萃编整理。德州包括市区及下辖市县等十一个县级区域,内容按县市名称音序分卷。时间限于明清两代。每卷中人物按姓氏音序排列,同姓氏家族,再按世系行辈顺序排列,同行辈者按生年先后排列。人物传记资料包括碑志文、传状文、序跋文三种。本书传记资料仅采择于文集、方志、家谱等传世文献,
本书所谓的人文色彩,是指与自然色彩对称的人为利用、制造并规范使用的文化色彩、军事色彩、政治色彩、城市色彩等等,包括人对自然色彩的感知。现以宋朝为例,试聚焦这一重要视点,用视觉探寻、感受社会生活,用色彩打开宋朝,解析宋代的色彩语言,以色彩的方式回到现场,重新审视宋朝。宋代是色彩史上最关键的时期。所以,系统深入地研究宋代色
本书力求穷尽所有原始材料,广泛吸收国内外有关敦煌学各个学科、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最新研究,从中提炼出结论明确、知识点清晰的成果,力图将古代敦煌文化遗产的精华及其产生的背景展现给读者。“绪论”部分介绍敦煌学的由来及其定义、敦煌学的兴起和发展历程,以及学习和研究敦煌学的意义;“上篇敦煌的历史”部分叙述自远古至清代敦煌兴起、
考古到底是什么?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一味地寻求文物宝藏?还是依附于历史,以期拨开迷雾见真相?……本书撷取了大众感兴趣的话题,诸如有没有国宝级文物,该不该发掘秦始皇陵,考古发现的偶然性,考古改写了多少历史等,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讲述了什么是真正的考古事业和考古人的真实风貌,介绍了考古学的非凡成就以及考古业内存在的是非曲直。
本书脱胎于作者考古公开课的讲稿,作者进行了系统化和学术化。考古学资料表现出明显的直观性和碎片化特征,如何将它们与宏大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并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是每一个考古工作者都面临的任务。不论是在野外发掘还是室内研究、教学中,利用考古资料对中华文明的传承进行科学阐释,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著作以隋唐考古为中心,在考
现存《徐霞客游记》约六十万字,其最大贡献是在地理方面,其中又以西南地理占据了十之七八。徐霞客以日记体裁,精详而忠实地记录了他大半生跋山涉水的见闻心得。《徐霞客游记》所涉及的广阔的科学领域,所包括的丰富的科学内容,所具有的多方面的科学价值,在我国古代的地理著作中几乎无与伦比。本书是一部地理百科全书,包括地貌、岩溶、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