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于郑州至洛阳为中心的中原核心区,包括环嵩山分布的古伊洛-黄河流域以及淮河上游的诸多水系,从文化和社会的视角出发探讨早期社会复杂化过程。基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本书将中原中心区划分为八个不同的小区域作为基本的研究单元,详细讨论各自的考古学文化谱系和聚落形态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整合。研究表明,区域之间的文化与社会发展
本书是2001年、2004年、2005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涪陵区博物馆在北岩墓群的发掘报告,详细公布了北岩墓群从西汉早期延续至清代的52座墓葬,其中西汉至新莽时期墓葬20座、东汉时期墓葬27座、东汉晚期至蜀汉墓葬3座、宋代时期墓葬1座、清代时期墓葬1座。这批墓葬的发现,为峡江地区汉墓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此外,本书还收录
本书聚焦“眼力”——这一古玩收藏场域独特的文化资本如何获得国家制度的认可,亦即合法化的结构过程。依据布迪厄的理论,现代教育体系是实现个体文化资本合法化的主要途径。然而,在当代中国民间古玩收藏的世界中,个体眼力的养成与历练却往往不是经由正规的教育渠道,而是来自多年购藏的实践经验。收藏界将这一类权威称之为“市场派”的权威,
《边疆考古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7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
本书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守礼”,主要展出新石器时代至先秦时期玉器,体现中国礼制从萌芽至成熟过程中玉器承载的礼制;第二单元“慕古”,主要展出两汉至宋元时期的仿古玉器,体现后代对前代在器型、纹饰等方面的继承与创新;第三单元“开新”,主要选取明清时期精美玉器,展现明清时期法古开新而又充满生机的玉器工艺。
本书为介绍江西省吉安市13个县(区)红色标语资源的综合性图录。全书文字约5万字,彩色图片150余张,图文并茂,翔实地介绍了吉安市13个县(区)的100余处红色标语。全书内容以吉安市13个县(区)划分章节,按照介绍的各县(区)红色标语数量,由多到少排序。文字内容包括标语保存地点、标语内容、标语载体、标语书写材料及标语说明
百砚千姿
本书对成都城组成各要素进行了系统分析,详细罗列历年来罗城城垣与城门、主要沟渠、主要街道、衙署池苑、佛寺及造像坑、民居里坊、乡里聚落等领域的考古发现,以及子城城垣、牙城城垣、羊马城城垣、主要河流等考古材料,结合前贤的学术成果开展深入辨析。本书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唐宋时期成都城的基本面貌,并梳理其发展与变迁的脉络。借鉴最新
黄本骥古志石华整理与研究
本书为上海博物馆与宁夏固原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华彩六盘:宁夏固原文物精品展展览配套图录,由上海博物馆编。宁夏固原是历史文化名城,丝路东段北道的要塞。固原出土的众多珍贵文物如波斯鎏金银壶、凸钉玻璃碗、北魏漆棺画等,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代表性。图录分铸礼大原胡汉共舞原州风华三大部分,收录固原出土的玉器、金银器、墓志铭、壁画、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