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按照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改革和新版大纲精神进行编写,具体内容包括11讲: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科学是什么、科研选题与科研方法、研究生的学术道德、第七讲“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第八讲“技术是什么?”、第九讲“技术选题与技术方法论”、第十讲“技术伦理以及技术共同体的社会责任”以及第十一讲“
介绍中国古代数术(历法、占卜、风水)和科技工艺(农业、手工业、建筑等),介绍其种类、内容、源流以及其中的成就与智慧。著者:李建珊,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贾向桐,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
本书是一部从哲学角度讨论技术问题的专著。作者多年从事技术哲学方面的教研工作,取得许多引人注目的成果。全书共分十二章,较为全面深刻地论述了关于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历史和基本问题、技术的基本特点、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是一部难得的关于技术哲学方面的优秀著作。
本书为华觉明先生的自选集,书稿按时间先后收入了华觉明先生在古代金属采冶和加工、技术哲学、传统工艺等相关领域发表的学术研究文章81篇。实则先生迄今为止学术研究生涯的结晶,是科技史学术研究论丛的一本力作。
通过对17至19世纪初西欧知识界“思想气候”——即随自然科学之巨大成功而来的普遍效法自然科学的思想趋向和文化氛围,实质是对“确然性”的寻求的宏观把握和学理剖析,展示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在承接和试解时代难题、借鉴先进和固守本位间,微妙而复杂的理论处境和学理抉择,细绎德国古典美学的内在理路及历史进程,凸显康德哲学及美学的奠基
“科学哲学问题研究专辑”作为“科学技术哲学文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年度专辑形式推出,专辑以具体问题研究为导向,涵盖一般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哲学与数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认知与心理学哲学论题,反映年度科学哲学前沿动态和热点领域研究现状。《科学技术哲学文库: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第五辑)》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
《歧路中的探求:当代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是一部对苏联解体以后的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总结的学术著作。作者万长松对1991年以来的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的历史发展做了全面的梳理和概括,研究了从苏联自然科学哲学到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的范式转换,着重分析了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元论到多元论、从科学的逻辑—认识论到社会—
本书是一部论述以今河南省为中心的中原科学技术历史的专著。从史前时期开始,分为中原科技的形成、持续发展、鼎盛时期、缓慢发展,直到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和发展等阶段,力求系统、全面地阐述中原地区农业、水利、矿冶、纺织、陶瓷、交通以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科学技术的历史成就,分析了中原科技的特征和地位。本书的
本书内容包括:古代科技和近代科技兴起要说、泰勒斯和他的贡献、古埃及科技的骄傲、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大气压强的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普救众生的“降魔天使”等。
《康熙几暇格物》是康熙皇帝在政事余暇,学习并研究和考察自然科学文化现象的一本科技论文。大约是在康熙四十年(1701)开始编纂的,一直持续到康熙去世之后。《几暇格物》最初是在雍正十年(1732)出版的《康熙御制文》当中,后来是光绪五年(1879)清政府刊刻的清历代皇帝御制文合刊中,《康熙御制文》是其中的一部分,《几暇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