氐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相继建立过前仇池国、前秦、后凉、后仇池国等政权,后来逐渐与汉族融合。前秦的建立及统一北方,无疑是氐族历史上最光辉的阶段。本书宏观与微观紧密结合,既深入探索了少数民族建国史的一般规律,又准确把握了前秦兴衰的特征。论述了前秦政权兴衰的全过程,弥补了十六国史研究的多处空白。
在两汉400年的历史里,“西州”是一个特别的地域,是汉廷、匈奴、西羌及诸多部族生活、战斗、贸易的中心,也是中央和地方势力军事较量、文化交融、相互影响的舞台,更是农耕与游牧两大文明体历史演进的动力机,多方势力持续的互动不仅使各自内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历史的走向与进程。西汉与东汉在西州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发展战
南北史合注共一百九十一卷(明)李清撰。这是一部史学名著,与《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与纪要》被称为清初三大奇书。顾炎武,顾祖禹所纂上述两书,流传很广,并有二顾合刻,今又有标点本传世。而此书在清乾隆朝编纂《四库全书》时原定收录,所以撰有提要,乾隆五十二年(1787)发现著者李清所撰《诸史同异录68卷》中有违碍言论。遂选
《宋书》,南朝梁沈约撰,记载南朝宋自宋武帝永初元年(420)至顺帝昇明三年(479)共60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卷,包括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今注本二十四史?宋书》选取存世最佳版本为底本,辅以多种参校本,全面纠正现行校点本中的校点错误,形成一套新的校点横排繁体版本。在保证文本精良可靠的基础上,对原书职官、名物
《三国志》,西晋陈寿撰,记载自汉末至晋初魏、蜀、吴三国历史的纪传体国别史。全书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今注本二十四史?三国志》选取存世最佳版本为底本,辅以多种参校本,全面纠正现行校点本中的校点错误,形成一套新的校点横排繁体版本。在保证文本精良可靠的基础上,对原书职官、名物、地理、典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记载南朝齐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共23年的历史。全书原为六十卷,现存五十九卷,包含帝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今注本二十四史?南齐书》选取存世最佳版本为底本,辅以多种参校本,全面纠正现行校点本中的校点错误,形成一套新的校点横排繁体版本。在保证文本精良可靠的
《梁书》,唐姚思廉撰,记载南朝梁自武帝天监元年(502)至敬帝太平二年(557)共的56年历史。全书共五十六卷,包括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今注本二十四史?梁书》选取存世最佳版本为底本,辅以多种参校本,全面纠正现行校点本中的校点错误,形成一套新的校点横排繁体版本。在保证文本精良可靠的基础上,对原书职官、名物、地理、典故
《北史》,唐李延寿撰,记载自北魏登国元年(386)至隋义宁二年(618)共233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卷,包括魏本纪五卷、齐本纪三卷、周本纪二卷、隋本纪二卷、列传八十八卷。《今注本二十四史?北史》选取存世最佳版本为底本,辅以多种参校本,全面纠正现行校点本中的校点错误,形成一套新的校点横排繁体版本。在保证文本精良可靠的基础
丛书以“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演进为线索,全面阐述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代、清代等各个时期海上丝路港口、航路、交往国社会经济情况,以及沿线地区的贸易管理制度、商品交流结构、移民、中外文化交流等。以翔实的史料、缜密的论证,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精彩画卷,为当代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交流
三国史:再现真实、生动、立体的三国人物群像,揭示历史大事件背后的忠义思想、家国观念、人心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