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五十讲,考证药物近百味,立足本草文献,兼及诸子百家、佛道典籍,参考传世标本,留心出土文物,旁征博引,为本草研究上乘之作,堪为中医药教学科研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本书涉及植物的古今名实变化,也是名物学的一部分,故亦可为历史、文献等文科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了名老中医万林的外科治疗经验,以处方、按语等形式归纳总结。本处方集是由课题组成员于跟诊过程中,选取经典医案,整理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乳癖、乳核、乳岩、粉刺性乳痈、乳痈、瘿病、泌尿系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皮肤疾病等十个章节。
本书集方近千条,按固精、种子、妇人、小儿及内外科常见疾病,分为三十门。其中对方剂组成及炮制、剂型制作法等记载尤详。
本书为专著,以方统证,共计272个方证,其中《伤寒论》部分112个,《金匮要略》部分201个,重复方证41个。每个方证包括方名、方药、词解、功用、方解、方证相关条文及词解和析义、临证运用、临证心悟等内容。本书拓宽了仲景方的应用范围,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仲景学说;把《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有方子全部包含在内,内容更全面,
为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化,加强中医药文化教育,推广中医药文化,宣传江西的中药文化,让江西的中药文化走向世界。《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ResourcesinJiangxi》对《江西中药资源》一书进行英译,同样收录江西中药资源3737种,其中药用植物3373种,药用动物351种,药用矿物13种,
本书通过对大豆及其制品用药史的全面梳理与研究,有助于读者了解到历代大豆类药物药性、功效等内容的演变的复杂过程,这对于大豆类药材正品的确定,以及对于某些应用大豆类药物入方的方剂的继承和大豆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能够提供准确的历史依据。同时,本研究对于大豆的起源、栽培、加工利用等内容也进行了总结概括,从食品和药品两个方面展示出大
安徽省中药材标准分子鉴定起草说明是安徽省政府2022年度重点工作,《安徽省中药材标准2022年版分子鉴定方法起草说明》是该项目的工作成果。本版标准力求突出安徽省地方特色,药材、饮片标准同步制定,按《中国药典》标准规范统一,共收载中药材品种124个。本说明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每篇又分为理论部分和应用部分。上篇介绍中药,其中理论部分对中药治病的道理、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中药的四气(四性)、中药的五味、中药的升降浮沉、中药的归经、中药的毒性等内容做了比较详尽的阐释,应用部分按中药的功能分类,分别介绍了一些常见中药的性味归经和功效应用。中篇介绍方剂,其中理论部分对方剂的组成、变
“中国中药资源大典”丛书之《贵州省中药资源普查标本图集》(卷一至卷三)为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此次申报的卷七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延续性选题。卷七的内容主题为药食同源卷。本卷遴选的药食同源中药材标本源自贵州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拟收录130种。书中从药材的基源、性状、分布、性味归经、功效与主治等方面进行了详尽介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家的用药经验,是中医药史上对已经掌握的药物知识进行的第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整理。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并且对于所收录的药物的功效和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