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关于禅生命和认知的对话》收入的正是南怀瑾先生与彼得??圣吉等人的访谈对话记录。内容涉及禅宗的修持方法,以及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等,问答之间,思想深邃,充满睿智,发人深省。这组颇有深度的跨文化对谈,也凸显了东西文化汇流的趋势。
(在9月备案书目中)玄奘以来,唯识宗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最为重要的宗派之一。兴衰史从观念与现实两个层面,对唐代唯识宗的兴衰问题进行一个全新视角的梳理。对唯识宗判教论—佛性说—真如与种子说的观念系统进行阐释,并对唯识宗自身人员构架、与唐代政治和社会的互动等现实问题进行探析。
本书以影印出版形式,向广大读者介绍在蒙古国收藏的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蒙古文传记。主要介绍其生平、主要社会活动、所建寺庙、在宗教界享有的崇高地位,以及与清朝皇帝来往信件、文书等,由9种独立传记组成,共计200余件文件。同时,书中记述了很多历史上的蒙古文地名、人名和宗教名词,对内蒙古地名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藏传佛教经典文献汇编(1-40卷)
俱舍论又称聪明论。诠释了佛陀*转法轮的经论教义,主要讲述一切万法之总相、别相、性质、类别,详细阐明流转与还灭的因果法则,真实开显四谛真理,为希求解脱的修行人指明一条修行途径,也可以为深入三藏打下坚实基础。本书是17世纪的蒋扬洛德旺波尊者为《俱舍论》所造之注释。蒋扬洛德旺波尊者精通显密教法,修证境界高深,也是研究藏传佛教
本书原为印度优波崛多系统的昙无德部所传的戒律,主要说明僧尼五众别解脱戒的内容和受持的方法。在每一条戒下,各各说明制戒缘起、缘起之人、立戒经过、立戒内文和判决是非。每结一戒必说十句义,此制戒十句义是佛制戒的根本意趣,也是出家受戒、持戒必有的利益。此书传入中国后,道宣律师根据本土风俗人情对其进行了“由小入大”的改革,使其适
《百喻经》原名《痴华鬘》,意为以痴人故事来庄严、修饰,以事喻道。《百喻经》是为新学佛道的人撰集的,佛教的主要意旨大都含纳于其中,诸如空、无我、泥洹、缘起、无常、中道、禁戒、布施、反苦行、反恣情极意之类。
《大日经》是胎藏界密法的集大成者之作,其内容兼收中观、瑜伽二派的思想,又较多地叙述了当时及此前印度其他各宗教和哲学流派的观点,其重要地位和价值不言而喻。
本书作者自设宾主,以问者和牟子各为一方,采用对话问答的形式展开论说,在一问一答之间阐述了佛教的义理,问者提出的问题代表了当时一般人对佛教的困惑,牟子的答辩则代表了信徒对佛教的理解。
《极简藏传佛教史》根据王辅仁先生的授课讲稿整理而成,先生以简明通俗的语言勾勒了藏传佛教历史发展的清晰轮廓,并对藏传佛教的教理、教义、师承源流以及学程、仪轨等也作了简要的介绍,是读者了解藏传佛教文化的一把入门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