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冯自由先生的《革命逸史》中,本书被尊为留学生界杂志之元祖。本书对我国青年之民权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精神的了解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书中收录了多个国家多位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作家的作品,其中涉及西方政治、社会、历史和外交史,以及兵农工商各行业等内容。当今读者能见到本书实属不易,因为本书出版时,当时国内收藏革命史料的机构无该书,
本书着重从理论研究方面阐述恩格斯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贡献,以使我们能够从中深刻理解和把握《资本论》的思想精华,以及创作和发展。本书为英文影印版。
《资本论》是马克思以毕生精力研究创作的划时代著作,内容博大精深,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固理论基础。当今学习和研究《资本论》仍有重要意义。《资本论》全书三卷共两千多页,为帮助初学的读者理解全书的逻辑结构和内容要点,林兆木同志在长期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
主体虽然诞生于西方启蒙运动当中,但真正激发人们思索主体性问题的机缘却是19世纪中期西方殖民主义经济鼎盛时期由奴隶造反运动所导致的社会和政治危机。本书分别讨论了1848年前后青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的影响之下对无产阶级共同体的构想,其对法国二月革命中小资产阶级共同体的批判,以及亚洲知识分子群体基于本国的革命需求在《共产党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年版)课程内容为基础,既依托中央“马工程”教材,又体现了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特色。本书的框架设计和内容安排,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讲话精神,突出了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理解,达到兼顾基本内容、突出重点难点的目的。全书脉络清晰,观点
“分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范畴,分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首先阐述了古希腊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和黑格尔的法哲学分工理论对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影响。其次详细梳理了马克思研究分工的历史演进过程。再次总结概括了马克思分工理论所包含的基本内容,阐明马克思所使用的与分工相关的若干概念的含
本书指出,对于一个快速增长的非洲来说,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完美的分析工具,正是马克思主义让人们看到黑人社会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快速成长、重叠共识和相互关联的条件。通过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者揭示了现代黑人世界的现实境况。作者指出,为了更好地分析黑人的困境,人们需要把现实问题置于一定的历史和资本主义背景下。
本书从伦理学角度对“空间生产”的理论形态进行归纳;借鉴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构建包含在地化和去地化两大核心过程的空间的生产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此框架分析资本的循环过程、转型期的社会运动、政府的企业化和土地利用政策,指出城市空间的合理规划和空间正义是顺应中国实际需求的历史选择。
本书的首要目的在于检视由马克思直接发起,且在马克思逝世之后不断发展的政治运动。在这一政治运动中,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虽歧见频出、对立迭现,但马克思丝毫没有怀疑过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与马克思的设想不同,20世纪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矛盾发展的直接结果,而是帝国主义统治的相应产物。从1917年布尔什
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