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对东方生态美学思想的杰出典范——浙派园林进行了系统、深入而全面的研究,首次架构了“浙派园林学”学术体系,分别从浙派园林的哲学渊源、滋养沃土、地位与价值、基本理论、设计方法,以及造园要素、造园意匠、生态技法、典型案例等方面进行了闸述。
本书通过清晰明了的讲解、生动诙谐的语言,解读颐和园的前世今生,探寻颐和园中的犄角旮旯,品读颐和园长廊画的故事,带您领略的皇家园林文化和艺术。本书包括历史渊源、昆明湖、万寿山和长廊画四部分内容,从清漪园到颐和园的发展变迁,从颐和园中建筑园林布局到美轮美奂的长廊画艺术,全面解读颐和园的历史、文化与建筑,使读者从中领略颐和园
本书内容主要出自《中国园林》《苏州,一座园林城市》《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等著作,共收录140余张图片。《中国园林》初版于1949年,收录了苏州园林的图片20余张,被誉为海外中国园林研究的开山之作。作者喜仁龙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极为重要的中国美术史专家,首届查尔斯·兰·弗利尔奖章获得者。《苏州,一座园林城市》初版
本书是一本关于背阴花园设计的生活类图书。全书分为两章,即“不要因为花园背阴而放弃你的造园梦”和“背阴花园植物图鉴”,主要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背阴花园,以及通过造园实例,展示了让如何让不同类型的背阴花园变得更漂亮的设计和种植方案,另外提供了80种以上可以在不同背阴花园中搭配使用的耐阴植物图鉴。全书讲解细致全面,案例实用,可操
本书是一本适合现代人居住空间的花园设计工具书,针对现代大部分城市居住空间狭小的实际情况,对于不同的小空间,如狭长的花坛、小花池、架高花池、玄关周边、停车场、死角和极小空间、没有土的地方、半阴的环境、栅栏或围墙等立体空间等场所,教授读者在这些空间进行植物配置、打造花园的诀窍。书中还包含了丰富的植物图鉴、一目了然的植物配置
本书共五章,包括园林植物的栽培设施、园林植物的繁育、园林植物的栽培与养护管理、园林设计图的识读、园林植物的经营与管理等内容。
南京大校场规划为机场跑道北面“现状保留与更新区”、南面“创新街区”以及位于苜蓿园大街东面“预留区域”;对于南京大校场来说,它在产业上,是高铁经济影响下的现代服务集聚区;在文化上,是民国文化、明文化、秦淮文化交汇的城市文化客厅,南京都市型旅游目的地。本书对南京大校场机场RUNWAYPARK跑道公园文化活动策划和方案设计国
理想家园·筑苑
本文以明末清初南京园林为对象,考察园林在城市与建筑层面的概况及其在社会与个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此应对目前造园实践所遇之问题。研究选取三个样本——1588~1989年的16座公侯士大夫园林、1639~1942年的城市开放园林、1668~1977年的芥子园,分别构成三个不同视角下明末清初南京园林的切片——士大夫阶层宴游
全书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2、第3、第4章是理论构建,针对留白认识的表象化现象,回归传统哲学与艺术体系,溯源“白”的基本概念及其对山水画、文人园林、日本枯山水等的影响,以此厘清其词义内涵;继而结合景观设计实践的特点,尤其是作为设计介质的场地的特殊性,提出场地留白的设计策略;在环境伦理的框架下,场地留白强化了个体视角和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