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传灯录》为北宋真宗朝吴僧道原所作之禅宗灯史。其书集录自过去七佛,及历代禅宗诸祖五十二世,一千七百零一人之传灯法系。此书编成之后,道原诣阙奉进,真宗命杨亿等人加以刊定,并敕准编入大藏流通,故《景德传灯录》在后世流行极广,对教界文坛俱有甚深之影响。
李叔同与丰子恺都是上个世纪上半叶文化界大师级人物,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至今仍为中国很多读者所追捧。本书以及其流畅的文笔,细致描述二位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尤其对二者师徒之间不俗的互动关系予以重墨浓彩,值得后人敬仰与学习。作者想象崎岖,文笔细腻,尤其善于从细微之处发掘人物内在而丰富的情感世界,具有相当的感染力。
临济宗作为禅门五宗中流传时间*长的一支,深刻影响着禅学的发展。也因其推崇独特的日常禅,而被认为是与人们的生活联系*为密切的一个禅学流派。 古往今来,《临济录》都是作为临济宗禅僧的精神支柱而传承发展着,本书是研究《临济录》的专著,也是认识、了解临济宗的必要读物。 作者西村惠信希望以《临济录》为切入点,系统地讲述了《临济录
清末以来,由于各地官绅大肆征用各类庙产,佛教与国家关系逐渐紧张。民国建立后,各地僧人根据《临时约法》的基本原则,采取社团运作的合法手段,与北洋政府进行了激烈博弈,迫使当局就佛教社团的性质与权利义务、佛教寺产的所有权归属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逐渐形成《寺院管理暂行规则》(1913)、《管理寺庙条例》(1915)及《修正管理
中论又称中观根本慧论,集佛陀二转般若法轮之精华于一体。该论阐述了缘起性空的深义,揭示了生死解脱的根本,为三乘共遵之法门。本书是17世纪的麦彭仁波切为《中论》所造之注释。麦彭仁波切是藏传佛教大成就者,一千多年前莲花生大士授记他为“弘扬大圆满的太阳”,雪域藏地诸教派共称他是文殊菩萨化身。若能潜心研读本书,会对通达般若空性有
本书作者以浅显的文字,将枯燥又繁琐的戒律内容,配上与时俱进的观念,深入浅出地予以介绍。本书的特点是兼容通俗、研究、实用三个方面,旁征博引各部律典及古德注疏等资料,将戒律学上各种主要的问题做介绍与疏导。本书除式叉摩尼戒及具足戒之外,其余各戒,皆录有受戒的仪轨,并且是切实简明、适应于普遍需要的受戒仪轨,以便读者明了。
本书是三论宗重要依据之经典。其分立十二门以发挥大乘空观,为《中论》之纲要。十二门为:观因缘门、观有果无果门、观缘门、观相门、观有相无相门、观一界门、观有无门、观性门、观因果门、观作者门、观三时门、观生门。如果要了解大乘佛教,了解在般若经典基础上发展的大乘空宗系统,了解中观学派和中国三论宗,就必须了解《十二门论》。
本经是一部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早期佛典。它与原始佛教思想接近,其中绝大部分的偈颂是佛陀所说的。《法句经》重视四谛,又以“一心”贯穿全经,体现了原始佛教的思想。本经从生死无常入手,最后要求人们通过学习佛法,坚守戒律,开悟智慧,达到涅槃和吉祥的人生境界。《法句经》以通俗易懂、易读易记的偈颂形式,宣演深奥博大的佛教精义,把数量庞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分上、下两卷。原本出自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中华大藏经》第三十八卷。其上卷,是影印的《金藏》广胜寺本,下卷是影印的《高丽藏》。都同时附有校勘记。《安般守意经》的价值,在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佛教的发展轨迹。就此经本身言,尽管组织松散,但其总体结构和思想特色还是相当清楚的。大体说,上卷着重论述安般禅本
本书分为题解、经典、源流、解说等部分,内容包括:初问答真法身、次重问法身并答、次问真法身寿量并答、次问受决法并答、问法身感应并答、次问答造色法、次问罗汉受决并答、次问念佛三昧并答、问实法有并答、次问分破空并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