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11章,内容包括化学成分分析、物相结构分析、显微形貌分析、文物成像技术、文物年代分析、产地来源分析、分离分析技术、理化性能分析、数据分析方法、图像分析方法、谱图分析方法等。本书各章重点介绍分析原理、仪器设备、研究案例,直接了解各类设备的应用范围和特点,便于快速找到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呈现各类数据、
该书以考古为主线,实际是通过对遗址、文物等的分析研究,来窥探其所处年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还原真实的历史面貌。该书所选取的讲述对象,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都曾占据过重要地位,具有代表性,令人惊叹;其中不乏至今仍有很多未解之谜的,充满神秘。该书史料翔实,阐述精妙,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不仅能够满足读者对于神秘的
本书作者通过文献搜集和田野调查,对零散、分散、未归类的三官碑刻文献汇集整理,是目前三官信仰研究最新的文献成果。依据所搜集整理的约450篇文献,经过点校,初步选录出其中的157篇,形成本书。
本书分为14章,内容包括供睡眠的家具、坐卧兼用的家具、外来坐具、带靠背垂足倚坐的家具、游戏的家具、挂衣服的家具、贮藏物品的木器等,从坐姿演变、佛座演变、床榻演变、椅凳演变中,梳理了中国古人起居习俗。读者通过阅读,可从中国家具艺术中汲取生活的意境,创造当代生活中国独有的精神空间,让中国生命哲学和审美中的真意和诗性重新成为
本书分为10章,内容包括代代相继、勾心斗角、雕梁画栋、殿堂楼阁、市井生活、心立浮图、亭台水榭、天上人间、千古绝叹等,通过对敦煌壁画中世俗建筑、佛寺建筑、墓葬建筑、佛塔建筑、单体建筑等不同时期的建筑图像的解读,以及对建筑风格特点的综合梳理,让人一窥古人建筑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和稳定的审美心理和蕴含其中的哲学思想。
本书是对罗通山城2007~2009年考古发掘工作成果和2010~2012年罗通山城本体保护项目工程成果的总结。罗通山城占地面积1.27平方千米,城墙总长约7千米,分西、东(主、副)城,是高句丽时期“左右”双城形制的代表作。在对罗通山城的考古发掘中,共发掘有房址、灰沟、门址、点将台等遗迹。考古发掘和调查证明,罗通山城是一
本书详细描述了中国笺纸的发展历史和类别,包括纸的历史、笺纸历史、笺纸类型、笺纸集萃四个部分,分别阐述了西汉麻纸、东汉蔡侯纸和左伯纸、晋代藤纸、隋唐楮皮纸、唐代宣纸、唐代硬黄纸和硬白纸、五代澄心堂纸、清代开化纸、南朝花笺、隋唐蜀笺、宋元花笺、明清简谱、现代笺谱、染色笺、栏格笺、纹饰笺、博物笺、诗画笺、手绘笺、四君子笺、花
本书内容包含北魏造像的历史背景、龙门二十品概说、历史定位、清同治年间“龙门二十品”拓片,并邀请重点作者在龙门二十品上题跋以及讲好鲁迅、周恩来、梅兰芳等历史名人考察龙门二十品的故事。此次展览由河南省文联、河南省书协牵头,将邀请全国党报党刊、大众媒体以及中国艺术报等专业媒体做深度报道。以此为契机,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提升我社
本书是陈万里研究陶瓷的文集,既有专业论文,也有调查笔记,是中国陶瓷研究的开创之作,很有启发性,历久弥新。本书是经过认真整理、编校后的结集,可以反映陈万里的研究成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很有可读性,是一部难得的陶瓷学著述。
本书稿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从20世纪以来山西省太原地区考古发掘的北齐墓葬入手,系统介绍了这些墓葬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每个墓葬中出土的北齐陶俑,对陶俑的类型、服饰、军阵排列、生活方式乃至中西文化交流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勾勒出古代陶塑艺术在北齐的发展脉络以及太原地区北齐陶俑的概貌,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