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对西北乡村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乡村综合体”的理念,梳理乡村综合体的概念、内涵和建设的内容,将乡村聚落、乡村产业、乡村生态、乡村文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服务设施建设、乡村治理等统筹考虑,从综合体的角度系统规划乡村,构建乡村综合体,服务乡村建设。
本书主要介绍大运河沿线天津传统村镇遗产保护及开发,由6个章节构成。第一、二章主要是理论研究,探讨了大运河沿线文化的成因、发展,以及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如何传承与再造传统,使之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继续发扬光大。第三至五章是以分论的形式对建筑、景观、产业、产品以等领域如何运用传统、发扬传统进行阐述。最后一章阐述了如何保存和传承
本书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第1章至第3章,介绍经济地理学及其创新训练应用、地理学大学生创新训练理论基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及浙江省特点。第二部分为第4章第13章,主要以教研团队所指导的本科生团队,在杭州、宁波、温州、湖州、金华等地区调研实践基础上,所参加的浙江省乡村振兴大赛文本为例,论述经济地理学在乡村振兴规划和竞赛
本书在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的指导下,尝试从社会-空间一体视角对大都市周边乡村公共空间优化进行研究,以西安为例,提取分析公共空间村民需求,突破解决社会域与空间域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并针对性给出基于社会-空间一体的优化策略,后结合具体的西安周边乡村,进行社会-空间一体优化方法实证研究。通过本研究,形成一整套社会-空间一体视角下
本研究系统串联了新区域主义理论的形成动因与基础理论,阐明了理论演进的内外部逻辑,廓清了理论核心内涵。在此基础上,以区域规划为视角对新区域主义理论进行剖析,总结区域治理中存在的共性趋势、基本经验与制度反思,为新区域主义理论的逻辑建构提供实证检验及细节补充。尔后,对区域公共行政演进进行系统分析,揭示转型背景下区域公共行政存
新时期的乡村景观被寄予多重厚望,如何才能还原乡村本真,让乡村营建保留乡村记忆和地域认同?这需要我们将传统乡村所蕴含的生态智慧梳理总结,并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输出应用,实现乡村渐进式的保护、更新和发展。 源于乡村,回到乡村,本书梳理了我国典型的乡村景观原型,从创造式历史保存、乡愁景观的保存与恢复、公共艺术介入、多功能设
本书内容讲述: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各级政府自上而下对乡村进行了大量财政投入,大量乡村项目以及作为空间载体的乡村规划的出现,使得原先“中空”的乡村治理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这一方式由政府发起并主导,但已渗透到乡村社会之中。在治理改善过程中,“项目”成为了一种治理手段,而“规划”则构建了一个治理平台。通过一系列公共
本书以井冈山红色革命老区为研究对象,以可持续发展为大方向,立足保护与发展、更新与利用的双重标准,针对革命老区的农村普遍存在问题及特殊问题,从村镇建设、村落保护、民居建筑三大方面来细微探讨研究,结合实际案例与规划实践的力求提出全方位、可持续的建设规划方案。
推进乡村振兴要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增进农业农村发展动能,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同时必须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村特色风貌。本书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理论为切入点,探讨乡村振兴下智慧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以及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内容,以期为推动乡村振兴与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贡献微薄之力。全书结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乡村振兴战略概述、村建筑设计基本理论、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建筑设计现状、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建筑设计过程、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建筑设计策略、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建筑设计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