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束景南先生为当代朱熹、王阳明研究大家,博雅君子,治学之余亦工书画。在朱熹研究、王阳明研究领域获得了世所瞩目的成就。所著《王阳明年谱长编》曾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治阳明学、儒家哲学、明史者无不宝重之。他有感于书写时代即将逝去的时代背景,特意用端正的正楷书法认认真真地书写这一阳明学领域重量级著作中的每一个字,以纪念
本书为古典文献学方向的学术著作。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集立德、立言、立功于一身。他提倡的“心说”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主张心是天地万物之主,又认为人性即是天理,倡导知行合一,以致良知为宗旨。《传习录》辑录王阳明讲学论道之论,是集中体现王阳明心学思想的重要文献。本书由岳淑珍教授注说,内容分通说和简注两部
《给孩子的名人故事》原名《中国名人故事丛书》,是一套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人物故事丛书,《王阳明》是其中的一本。本次出版在原套系书中精选了26位榜样人物:管仲、孔子、孟子、司马光、诸葛亮、陶渊明、苏轼、郑和、郑成功等。为了增添孩子的阅读兴趣,精彩部分配了精美的手绘插图。对部分拗口的文字进行了整理改编,难字注音,更利于孩子们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阳明心学的基本概念。比如:天理,至善,良知,道心等词的具体含义,并且选择传习录中的比较经典的段落进行解读。解决大众对心学内容的困惑,如何为良知,何为致良知,何为天理,何为至善,心学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学习心学有何意义等。
本书讲述了王阳明传奇的一生。王阳明如何从一位豪放不羁的少年,最终成为一名圣贤之人?他如何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他历经了哪五溺?为什么最终选择了研习儒学的道路?王阳明具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他如何在贵州龙场悟道?如何摆脱了生死之忧?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其具体内容是什么?所谓的知是什么?行又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
《传习录》是心学代表人物王阳明的论学语录与书信集,是阳明心学的经典,也是儒家思想文化的经典,其中有许多充满思想智慧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的经典语言。《传习录百句》,择取和提炼了《传习录》且适当采用《王阳明全集》中的部分经典语句,并结合阳明的思想做了启人心智的解读,举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万物一体”等心学核心思
本书从现代人立身处世的需要出发,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的人生智慧,帮助读者正确地理解王阳明的言论及其心学的基本宗旨。主要内容包括:宽心: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诚心:持纯粹心,做志诚人等。
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这个思想一
漫画少年智商启蒙
《念庵罗先生文集》二十四卷,明罗洪先撰。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出身于仕宦世家,奉父命师事同里李谷平。曾任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嘉靖二十五年(1546),在乡里近处辟石莲洞,此后多静居洞中,然仍以兼济天下为怀。一生孝友谦让,清廉耿介,其道德文章,为时人所重。念庵作为王阳明后学,其实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