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大九寨沟和南岭为案例地,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居民与游客数据进行搜集。通过因子分析、路径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研究生计、文化等因素对居民保护旅游地环境行为的影响和景观环境、地理因素等因素对游客保护旅游地环境行为的影响。本书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旅游领域的理论探索,为解决新时代生态敏感型旅游地存在的棘手问题提供良方
本书是一部以生态文明为背景研究右玉生态治理样本的专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人民经过70多年坚持不懈造林治沙,林木绿化率达到56%,变成了闻名全国的塞上绿洲,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县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开化县30年来的生态成果。全书分丹霞耸翠、钱江源流、国家公园、古道雄关、风情村镇(历史古村、生态乡村、移民新村)、田园都市(森林城市、精美建设、生态产业)、原生文化(物质文化、非遗文化、历史人物)、幸福家园等八大板块,系统介绍了开化县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展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探索和丰硕成果
本书阐述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与生态文明相呼应、与自然学科相交融、与地球科学相衔接的全新文化形态——自然文化。书中介绍了山岳文化、高原文化、江河文化、海洋文化、森林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矿业文化、石玉文化等不同文化类型。
本书从各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分制度创新、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绿色经济、人居环境与生物多样性5个方面精选了48个案例,案例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态环境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材料、中国林业网、新华社等媒体报道和各位作者的相关工作积累,每个案例重点描述了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以及
本书就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案例分析,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识别与诊断分析,进行总体方案设计,提出具体解决措施,部署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工程覆盖桂林市“六区六县一市”,划分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生态保护修复区3大区域,从重要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岩溶石漠
《ISO14001&ISO45001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第三版)介绍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实施的意义,以《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16/ISO14001:2015)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450012020/ISO45001
本书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全面梳理了国内外生态保护红线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对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和内涵、特征和价值功能进行了清晰界定,并分析了中国生态保护红线实践情况,在比较国内外生态空间管控制度和模式以及总结中国当前生态空间管控面临的问题基础上,对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体系框架进行设计;最后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湖流域、县域
本书上篇主要介绍了资源环境承载力基本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内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识别地质环境评价关键因子,掌握资源环境特征;构建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单要素评价和多要素承载能力综合评价分级;圈定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靶区,提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地学
本书研究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矛盾、动力机制和发展逻辑,通过对古今中外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形式的比较分析,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力过程的理论概括和实践经验总结,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扩大到“自然-社会-人”的关系,不仅从改造自然的角度去认识自然,而且从发现自然美、对自然尽责任和义务的角度去认识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