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哲学追求。他们通过实际观测天象,制定历法,指导农业实践。中国的文学、传统习俗、文献记载中凝结了大量关于天文观测的记录和文化内涵,总结了在历法、仪器、天文观测、宇宙理论等方面的成就,其中很多远远领先世界,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本书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在天文观测
本书是《西安碑林全集》的《墓志卷》,由拓片照片及照片说明文字组成,图文并茂,收录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北魏至民国墓志1700余种,2500余张图片,包含有于右任先生所珍藏,后捐给碑林的“鸳鸯七志斋藏石”。尤其是所藏隋唐时期墓志规格高、形制大、书法精湛、文辞优美,兼具历史、文学、书法艺术等多方面价值。墓志内容主要记录死者的姓
《中国歌谣》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之一种,是英国汉学家司登德(GorgeCarterStent,1833—1884)十九世纪中后期在中国亲自收集并翻译的中国歌谣和通俗文学合集,包括《中国歌谣》(ChineseLyrics,1871)、《二十四颗玉珠串:汉语歌
本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的一种。本书收录了由美国公理会来华传教士明恩溥(A.H.Smith)搜集、翻译并注解的近2000条中国谚语俗语,涵盖谚语、谜语、歇后语、打油诗、文人诗、市语行话、隐语等多种形式。该书初版于1888年,后经明恩溥不断修订补充。全书共九
本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项目的一种。日本民俗学家泽田瑞穗先生收藏了包括约200部宝卷在内的数千件藏品,后捐给早稻田大学图书馆,早稻田大学图书馆专门设“风陵文库”进行收藏,其中的宝卷藏品尤为学界所重视,但大多没有被出版过。本书精选风陵文库的宝卷包括《扫尘缘》
首都图书馆主办的“乡土课堂”是由首都图书馆、北京史研究会、北京市社科联的鼎力合作举办的。经过二十年的成长,“乡土课堂”已成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平台,是国内最具影响力、最具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品牌。在“乡土课堂”成立二十周年之际,出版《首图乡土课堂20周年讲座文集》,能够惠及更多市民,进一步弘扬北京乡土文化。“乡土课堂”
一、内容简介 由于甲骨断损严重,许多甲骨文无法通读,甲骨残文的整理与研究成为甲骨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选题围绕甲骨残文主要完成以下工作:确定残文的相关概念,阐明残文整理与研究的作用,把残字进行分类整理,对《字编》等工具书残字进行校补,梳理残辞类型,据残文进行缀合。全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包括三项内容:明确残文概念
柳如是别传(上中下)
阿德里亚诺•德•拉斯•科尔特斯(AdrianodelasCortes,1580—1629),西班牙耶稣会教士。1596年加入耶稣会,1604年经新西班牙(今墨西哥)到达菲律宾。1625年乘圣母指引号由马尼拉去往澳门,于广东沿海失事,包括他在内的船上人员被当地人擒获,成为囚徒。他在《中
本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的一种。本书整理、翻译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东亚同文书院在华调查手稿的目录,并选译了部分风俗见闻。东亚同文书院是日本在上海所设立的高等学府,作为该校最有特色的便是其学生在最后一学年开展的长达数月的集中于中国的民俗风情、商业经济方面的专题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