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植被是石羊河流域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主导作用,其分布及变化对于我国西部地区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本书基于大量野外调查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石羊河流域自然环境及变化特征,荒漠植物区系、生活型及物候特征,荒漠植被类型、分布及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了荒漠植被演替规律及其影响因
本书在对全球和中国云杉林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以样方数据为凭证,系统地描述了中国云杉林15个群系(含75群丛组和132个群丛)的地理分布,自然环境,生态特征,群落组成、结构和类型,建群种的生物学特性,生物量与生产力,群落动态与演替,价值与保育等特征。全书图文并茂,数据翔实,通俗易懂,引证了650个样方,附配200多幅反映群
本书的样方数据是近十年来的调查数据以及部分历史数据,共1184个样地,3353个样方的数据资料。按照植被分类系统,中国针茅草地被划分为32个群系,132个群丛组,508个群丛。其中9个群系为新发现,70%以上的群丛组和群丛为首次记录。针茅草地在中国14个省区都有分布。其中,10个省区有针茅群系新纪录,尤其以新疆、青海和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苔藓植物的历史文化和栽培理论研究以及对喀斯特城市绿地苔藓植物景观研究成果的总结。基于苔藓植物的历史文化、繁殖栽培试验以及对贵阳市城市公园和道路绿地、特殊生境中苔藓植物群落结构的实地调研,运用古代文学、栽培学、群落生态学、植物学、景观美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知识,从传统诗词文化、繁殖栽培理论、群落特征和景观
本书根据位于亚热带的湘中丘陵区檵木+南烛+杜鹃灌草丛、檵木+杉木+白栎灌木林、马尾松+柯+檵木针阔混交林、柯+红淡比+青冈常绿阔叶林4个植被恢复阶段调查研究数据,解析了植物群落组成、区系特征及空间结构随植被恢复阶段的演替规律;揭示了林内小气候、凋落物特征与生物量空间分配对碳密度形成的协同作用;创新性引入生态化学计量学理
植物电信号的变化与植物生理生化作用紧密相关。本书介绍了利用无刺激或非伤害性刺激的方式获取电学各元件电信号的方法,解析了植物不同电信号的形成机制和作用规律,探讨了植物电生理信息对水分变化、营养代谢、盐分逆境、病害、pH等的响应,阐述了用电生理信息表征植物能量储存和转化、水分代谢、营养转运能力、抗盐能力、抗病能力、耐酸碱能
本书是一本介绍世界范围内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分类与系统演化的著作。书中整合了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系统发育和分类研究最新的重要成果,直观地展示了现存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目、科、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具体包括科、属的形态特征,各属的染色体数据,以及各科、属的世界及中国的分布概况,同时还编制了科下分亚科和分属形态检索表。针对中国分布属,本书
本册收入了我国海产硅藻门羽纹纲舟形藻目中隶属于舟形藻科的12个属(胸隔藻属、舟形藻属、伯克力藻属、对纹藻属、短纹藻属、等半藻属、曲解藻属、海氏藻属、泥生藻属、普氏藻属、鞍眉藻属、半舟藻属),合计289种(含1亚种)和43变种(变型)。详细描述了每种的形态特征、生态特性和地理分布等信息,并附有照片和/或绘图。书后附有各种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器官纤维化及植物提取物在对抗纤维化中的潜在应用,涵盖器官纤维化的概念、发病机制以及各器官纤维化模型的建模方法,并且重点探讨了热点植物提取物在防治器官纤维化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提供了关于纤维化机理和药物开发的详细信息,可以帮助理解纤维化的发展过程并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深入研究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植
本书作者精选了近600种植物进行详细介绍,主要包括其学名、科属、形态特征、生长环境、花果期以及园林应用和药用价值,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现蒙山地区的植物多样性。书中配备了大量精美的植物图片,力求以直观的方式展现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