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民勤 连古城自然保护区或保护区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 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的民 勤县境内,保护区总面积 389882.50hm2,主要保护 对象为荒漠植被群落、珍稀 濒危野生动植物、极其脆弱 的荒漠生态系统和古人类文 化遗址,是我国典型的荒漠 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本书
本书共分为五章内容, 第一章主要通过梳理国内外 文献及资料,论述了森林生 态系统水碳通量研究现状及 发展动态、研究方法以及水 碳通量与能量通量之间的关 系,提出了西北旱区人工林 生态系统在碳水通量研究的 不足。第二章通过热扩散探 针(TDP)监测技术揭示了 西北旱区山地生态系统华北 落叶松人工林的
本书《家在象头山自然 教育实践》是广东象头山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丛 书。象头山保护区位于广东 惠州博罗县,是北回归线上 保护良好的绿洲,生物多样 性丰富。 绿色营与象头山缘分颇 深,2018-2019年两次在此 举办自然导师培训营,培训 活动在保护区科研宣教中心 开展,这里基础设施完善,
本书以作者近10年对胡杨异形叶性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为基础,在阐明胡杨异形叶发生分布、异形叶结构生理特征,以及异形叶养分和激素含量与个体发育阶段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分析方法,可视化了胡杨不同发育阶段各类异形叶结构功能性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揭示了胡杨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类型异形叶通过叶性状间的协同变化完成对自身生长发育和
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顶极植被,极具区域特色,但目前退化严重,揭示其主要组成树种植物性状的变异规律、协作机制及主要影响因素有助于掌握林木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机制,进而为退化森林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本书以植物功能性状为切入点,以详实的数据深入分析了不同阔叶树种在叶片、枝、细根等器官上的功能性状变异规律,探讨了这
本书聚焦于自然保护地的生态修复,系统梳理和总结了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最佳实践、工作流程等主要内容。书中首先阐述了生态修复和自然保护地关键术语的概念,总结了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指导准则和最佳实践的国际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项目的工作流程框架,并详细介绍了12个具体的生态修复案例。
本书内容分为上下两篇,共十章。上篇总论部分包括园林苗木产业现状、苗木分类、苗圃地建园、苗木繁殖技术、树苗整形修剪技术、苗木施肥及水土管理技术、苗木病虫害及杂草防治技术、园林苗木的栽植技术等,重点详细介绍了大树移植工程的工作要领。下篇各论部分内容包括我国寒冷地区、暖温带地区和南方地区重要、新应用的园林苗木特点和栽植养护,
全书由3个模块、11个项目、34个任务组成,其中模块一为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基础知识,模块二与模块三分别为虫害的识别与防治、病害的识别与防治,图文并茂,并附有相关知识的视频。
本书共分为7章。首先以 GLT、BS和BLVL三种典型竹 质工程材料为研究对象,综 合比较了三种竹质工程材料 的物理力学特性,重点研究 了三种材料的频响特性,获 得其固有频率和阻尼特性; 在此基础上,以三种典型竹 质工程材料加工而成的双拼 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抗弯 性能试验、抗弯承载力理论 分析和
保护区综合科考是一项 汇聚多学科的科研调查任务 。基于保护区的实际,本次 科考共规划了自然地理概况 、社会经济状况、植物多样 性、古树资源、昆虫多样性 、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亚高 山草甸动植物7个调查内容 。各调查内容分别由不同的 专业团队独立组织开展调查 ,较好地完成任务并提交了 各自的分项调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