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集中在“仁”“礼”和“中庸”这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联系的范畴,即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其中,“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自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论语》便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本书是明代万历年间大学士张居正给万历皇帝讲解《四书》的讲章,经修改后
道家哲学是人生境界之学。本书以生命、生存、生活的境界提升为主线,对《老子》《庄子》《列子》等道家经典蕴含的人生哲学智慧进行系统化阐释。其中,道家的太极思维及“无A之A”的反思方式,给我们提供了开启道家哲学大门的钥匙;杨朱的轻物重生的价值观,奠定了道家人生哲学的基石;老子的自否定的生活辩证法,给我们提供了通过反思和批判使
本书由三册组成,分别是《先秦易学史》《两汉易学史》和《宋元明易学史》。
《漫画讲透老子》通过生动有趣的漫画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将老子的深奥的道家哲学思想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内容,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年轻一代,引导读者探索道家哲学的精髓。同时,书中讲述了老子从小到大广为人知的故事,老子的生平轶事巧妙地与老子的思想结合起来,呈现了这位思想家生平给他思想上带来的转变。通过这样的呈现,让这位古代智者的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周代是中国思想史的奠基时代。借用德国哲学家亚斯贝尔斯的用语,这是一个诞生了许多辉煌思想的“轴心文明”时代。周代思想界的重要特征,是以“人本”取代了殷商以前思想界的“神本”,以“人道”取代殷商以前热衷的“神道”,带来了人对自身本性、作用、地位的全面自觉,呈现出智慧、理性对神学蒙昧的“袪弊”
本书在辑录整理的三百八十部广西儒学文献基础上,遵从文献到思想、再到影响的逻辑顺序,整体论述与个案研究相结合,从崇实黜虚、重人伦教化、求其至是这一广西文化特征入手,全面论述广西儒学文献的著述体系、版本刊刻、存佚收藏及其整理问题。从广西儒学文献学术思想、儒学在广西的发展、儒学对广西文化的影响三个角度,论述广西儒学文化特征、
《道德经》是老子对自然万物,对人生、社会等方面进行观察后所做的哲学思考,体现了他的自然观和人生观。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道德经》,是现存最久的《道德经》完整抄本,非常具有研究价值。本书将帛书版《道德经》与传世本《道德经》并行排版,对照解读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版《道德经》的甲、乙两本,西汉河上
《国际儒学论丛》愿意为儒学研究与国际交流尽绵薄之力。本辑刊的宗旨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对待学术争鸣的态度是“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辨”。儒学产生于百家争鸣的时代,也将在国际化的百家争鸣中创新发展。本刊期待您的创新观点,愿意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为儒学发展增加活力做出贡献。
本书为《庄子集成》之一种。清吴世尚撰,凡十二卷。内篇七篇,凡三卷;外篇十五篇,凡六卷;杂篇依苏轼说,删《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四篇,合《列御寇》于《寓言》篇,为六篇,凡三卷。吴氏评注《庄子》,旨在揭示庄子之“道”与孔子之“道”不异,尤其是“庄子之学所见极高,其尊信孔子亦在千古诸儒未开口之前”之奥秘。其对《庄子》
在《老子》一书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军事思想,通过对《老子》中与军事相关的三十一章文字的系统分析、归纳,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论述战争之道的,它主要体现老子对待战争的态度;一类是老子专门论述用兵之术的;一类是对为将者的素质提出的具体要求。老子的上述军事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为“战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