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青是中国古代金丹仙派南宗第五祖,原名葛长庚,字如晦,福建闽清人,家于琼州。精丹道,兼通大洞法箓、斋醮科仪,尤以雷法著称,故其内丹学说,既奉南宗仙脉,又寓雷法于内丹之中,使南宗修持具有“内炼成丹,外用成法”的鲜明特点,对以后道教修炼有巨大的影响。同时打破张紫阳至陈泥丸以来南宗一脉单传的传统,广聚门徒,立“靖”为建宗传法
阮籍与嵇康,“竹林七贤”中最负盛名的两位名士,“正始文学”的灿烂双璧。他们知识渊博、才华出众,却碰上“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特定岁月,现实的苦闷使他们产生了种种独特,甚至是惊世骇俗的言行,并创作出具有浓烈个性色彩的诗文。本书对阮籍与嵇康两人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以及对后人的影响等做了详细叙述,并撷取两人生命中具有转折
《郭象与魏晋玄学》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汤一介先生的代表作。《郭象与魏晋玄学》以玄学家郭象为中心全面论述了魏晋玄学的产生、发展、特征以及在哲学思想史上的地位。书中通过对魏晋玄学范畴的研究来寻找中国哲学的范畴体系,梳理了魏晋玄学发展的内在理路,探讨了哲学方法对认识哲学思想变迁的重要意义,尝试
本著作充分展现了汤用彤先生在魏晋玄学治学领域的成果。魏晋玄学的主要方面,即玄学各派的演变、自然名教之争、言意之辩、玄学与佛教的关系、有无本末之争等问题之讨论,皆由魏晋玄学中诸文所揭橥,是中国哲学史上颇具原发性的学术创获。具体约略如下:1.自汤用彤先生始,
本书为中国哲学方面的研究专著。作者通过对范畴论研究,试图深掘《释私论》文本中的思想意义与美学价值,深入其背后所涉及的名实关系问题,使之助于还原”名实之辨”的初始内涵及其审美意义。《释私论》言:”兼有二义,乃为绝美”。可现,二义盘互实是以《释私论》为典型的嵇康论述范畴的思想取向特征。实,不仅《释私论》所提出的范畴中包含着
本书主要介绍了巴蜀地区重玄学思潮的发展历程,对道教义理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作为蜀学的重要内容,唐代巴蜀重玄学不仅为蜀学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为唐代及后世道教的发展,乃至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汇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书中对李荣、黎元兴、王玄览、张君相、文如海杜光庭等蜀中学者
本书对魏晋玄学的内涵、产生和分期、历史评价等方面做了概要的论述,并着重从史的角度,对正始玄学、竹林玄学、西晋(中朝)玄学、东晋玄学的思想做了系统考论和诠释,详细介绍了何晏、王弼、郭象等代表人物的思想。
郭象的美学思想目前在学术界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总结和阐述,本书尝试全面而准确地阐述和理解郭象的玄学思想,并归纳为“适性美学”,详细论述了郭象适性美学的内涵、发展、其蕴含的理论资源、理论体系,以及郭象适性美学与六朝文艺美学的关系,最后以郭象的适性美学为中心,论述了魏晋玄学的产生、发展、特征以及在哲学思想史上的地位。
作为西晋灭吴统一天下的功臣,杜预以运筹帷幄、料敌制胜著称于世。他深谙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之道:滴水虽柔,历久可穿石;绳索虽软,长锯可断木。一部《守弱学》道尽强者守弱,强者恒强;弱者守弱,由弱变强的大智慧。强者保平安、弱者得翻身之秘诀,尽在此书中。
本书较全面地研究了魏晋时代的玄学,对玄学的渊源、背景、流派、人物、经典系统、笺注形式、作品、论题、学说及历史分期加以探讨,对东晋以后的制度化玄学也详加考辨。书中新见颇多,如说明玄学潮流中何晏与王弼分别开启了两个支流,前者注重才性论,后者注重性情论。作者认为东晋以后玄学仍继续流行,包括玄学在内的官方四学的建置与李充整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