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入选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干部文库”,本书是论文集,书稿中的文章是对水陆丝路,或者说是对“一带一路”文化交流进行了基础性研究。通过这些文章,读者可以了解到2000多年来,在陆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上,不仅有商人的往来,还有大量的僧人往来,这些僧人将大量的宗教知识和世俗知识传播给“丝绸之路”沿线的人民群众,促进了亚洲
泰国作为东南亚国家,是中国的重要邻国和中国民众的重点旅游目的地,与中国交往较为密切。同时,基于地区环境和地缘因素,泰国国内社会环境和舆情变化对整体地区局势有特定影响,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本书作者一直深耕泰国政治社会研究领域,在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多篇学术文章,并在澎湃等重要媒介上开设专栏,对泰国国内经历的王权更迭及政坛变化
《马来西亚发展报告(2024)》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马来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东盟国家研究中心合作,组织国内外本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撰写。 本书重点聚焦安瓦尔领导的团结政府执政以来的施政理念、政策举措及其影响,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呈现2023年马来西亚在政治变革、经济转型、外交布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最
本书以系统的叙述方式,追述了负责创造“自我认同感”的殖民地语言政策和行为,并将殖民地印度的民族主义热情的演变推向高潮。英国为其行政便利推行作为统治武器的语言政策导致了印度方言的平行发展:诗人、小说家、作家和记者创作了伟大而迷人的作品,制约和引导了印度的独立之路。本书提出了一个理论主张,认为作为身份的语言在印度是一种殖民
本作是一部非虚构作品。以东亚难得的人本主义关怀视角,由知名社会学者操刀,用超过2000张问卷调查,50个深度对话,描刻了东亚特产——学历鄙视链下,被称为“怪物”的韩国20代青年的悲哀画像——他们何以成为“怪物”?何以成为“滞销”的一代“卷”何以成为一种道德标准?本作展现的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韩国青年的精神全貌——对他们
随着“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兴衰变化,已有的反恐合作研究亟需新的思路和视角。本书突破以往分析国际反恐合作的分析框架,借鉴国际联盟理论,采取“联盟视角”,在综合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反恐联盟组建的背景,梳理了“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兴衰历程,回顾了国际反恐联盟与“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斗争;结合丰富实例,对国际反恐
本书以也门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社会整合、部落社会、地方主义、伊斯兰主义运动和外部因素五个专题全面考察也门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复杂历程、当代境遇和发展前景。通过专题研究,深度剖析也门现代民族国家构建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并就当前也门国家重构前景进行系统分析。如何结束内战实现政治和解和社会经济发展,重
《日本研究论丛》由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本辑设“历史篇”“语言与文学篇”“社会篇”“思想篇”四个栏目。内容涉及:日本“出云神话”的内容,“出云大社”的祭祀、神乐等活动;宋元时期东亚海域互动机制的建设与发展;近代以石原莞尔为代表的“东亚联盟论”及其宣传工具《东亚联盟》的侵略属性;日本对中国古代养生学思想的接受和吸收
《日本研究论丛》由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本辑设“历史篇”“语言与文学篇”“伪满研究”三个栏目。内容涉及:7世纪初至18世纪前期古代中国与日本僧侣往来的四个主要时期以及各时期的主要特征;近代日本对“propaganda”一词的译释以及“思想战”与“宣传战”的区分和关系;美日韩安全合作强化的动因、路径与影响;日源新词
本书采取历史与现实兼顾、叙事与论述结合的写作方法,运用最新的学界成果与统计数据,在介绍东北亚地区自然地理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东北亚各国的历史、民族、宗教、文化艺术、教育科技、政治、经济、国防与军事、外交,并归纳了中国与东北亚国家间的双边关系以及美俄日三国与其他东北亚国家间的关系。本书体系框架完整、内容资料详实,既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