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辛亥革命席卷神州大地,大清王朝土崩瓦解,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古老的中国由此改道;辛亥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此后,西方列强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中国全局的代理人;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创造了条件,同时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
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迷梦,也让一批思想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警醒。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驱使他们睁开眼睛,学习西方,认识世界,寻求变革图强之路。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到谭嗣同血染菜市口,近半个世纪里,涌现出许多暗夜寻路人。尽管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也有过彷徨和倒退,但他们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封闭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he
1898年(农历戊戌年),康有为等改良主义者发起政治改革运动。光绪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先后颁布几十道新政诏令,内容涵盖诸多层面,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由于各种原因,戊戌变法只进行了103天,就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强烈反对和破坏。清朝因此失去了最后的机会,覆亡在即。
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英法联军入侵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的统治摇摇欲坠。19世纪60年代,奕?、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员掀起了一场引进西方文化及先进科学技术,以维护自身封建统治的变革运动。洋务运动持续了30余年,虽然最终没能实现自强,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该集刊是由马敏主编,登载1840~1949年中国近代史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包括专题讨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辅导用书(2025年版)》是中央马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年版)》的配套用书,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辅导用书》的修订版。本书根据课程设置目标、教学需求,紧紧围绕“四个选择”,以问题为导向对各章内容进行修订,力求体现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从而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
从19世纪下半叶到清末民初,世界一词从佛教意义上的世(表示时间)和界(表示空间)的组合,变为一个指称超出中国本土、涉及域外的概念,取代天下万国西洋等词。
《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第4辑收录有11篇文章。从整体来看,本书对民国时期各党派、军阀及国民党内部各派系的斗争均有论述,对民国时期青年在时代洪流中的思考、斗争及发展亦有描述,对民国时期大学科系的建立和演进也进行了论述,还对李顿调查团、长江中游的新淤洲地的开垦等进行了研究,涵盖民国时期政治、社会、文化研究的多个侧面,能够提
经纬度丛书·财与兵:中国近代化与晚清政治博弈
青浦老城厢,即指老县城及其周边地区。万历元年(1573年),青浦复县,县治从青龙镇迁移至唐行镇(即后来的城厢镇、青浦镇)。青浦城池面积虽不算大,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县衙、学校与寺院庙宇错落分布,商铺店肆沿街林立,俨然一座景色秀美的江南水城。《青浦老城厢》由原青浦老城厢所在区域今青浦区盈浦街道组织编写。全书从文脉人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