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北京市和济南市作为研究区,重点开展变化环境下城市暴雨特性和产汇流时空演变规律、暴雨洪涝过程模拟及其对不同降雨条件和海绵措施布局的响应机理、海绵措施选择与布局优化和洪涝风险协同关系分析等相关研究工作。对于科学认识暴雨洪涝过程致灾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国城市暴雨洪涝过程模拟、海绵措施布局与优化,以及城市防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大范围、长历时、高强度特大干旱的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综合应对已经逐步成为干旱研究的重要命题。本研究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新一代特大干旱立体监测原理和系统装备,提升多尺度特大干旱预测的精度,识别特大干旱的形成及演变机理,研发考虑时空连续且耦合自然侧和社会侧干旱特性的特大干旱诊断标准与技术,揭
本书从辐射基本理论出发,系统地介绍了非平衡辐射模型,非平衡辐射传输问题求解方法及其在行星大气中的应用。第1章介绍了地球大气基本热力学结构,主要红外辐射分子,以及非平衡辐射的基本概念等。第2章讨论了中高层大气条件下红外辐射涉及的大气分子能级及跃迁。第3章介绍了辐射传输的基础知识。第4章和第5章分别是局地热平衡和非平衡条件
城市暴雨内涝已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是“大城市病”的综合体现。中国是世界上气候灾害种类多且遭受损失较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由气候变化导致的暴雨、干旱等气候灾害和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严重危害到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也对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出严峻考验。本书主要介绍世界各地滨海城市防治内
高密度城市下垫面对产汇流、降雨强度、极端降雨等的影响不可忽视。揭示新发展阶段高密度城市洪涝内在演变机理,科学、合理、高效开展城市应急救灾管理,整体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水平,成为现代化特大城市发展亟待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针对上述复杂问题和技术瓶颈,本书以国家城市水安全重大需求为牵引,以广州市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高密度城市下垫
高密度城市暴雨洪涝灾害多发频发,已成为阻碍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难题。高密度城市如何有效应对暴雨洪涝灾害,已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本书在梳理高密度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现状的基础上,从气候水文因素、人类活动影响、地形地貌因素、防御体系因素等方面全面揭示高密度城市暴雨洪涝灾害成因;从规划设计新理念、智慧化建设管理新思路、基础设施
1922年8月2日,潮汕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风灾,8级以上大风维持长达36小时,其中12级大风长达24小时,台风带走8万人命,沿海150公里堤防全部损毁,汕头市平均水深3米。灾后潮汕地方官府、乡绅精英动员整合当地社会内部力量,并吸纳海内外各地潮属资源,承担起筹办救灾与善后的重任,维持了当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延续。从中也能看
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推动下,近年来鄱阳湖流域的气象水文变化以及频繁发生的干旱事件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本书侧重探讨全球变暖背景下干旱现象的常态化问题,结合当前鄱阳湖流域的气象水文特征,采用多源观测、统计学模型和数值仿真模拟等研究手段,系统揭示了鄱阳湖流域季节尺度干旱的发生规律。从大气环流异常、遥相关
本书探讨了如何管理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洪水灾害风险的问题,例如台风、季风和暴雨,这些因素加剧了全球范围内前所未有的洪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本书还提出了关于灾害、风险和恢复方面的最新概念和发展,并对联合国环境和发展政策以及灾害管理进行了概述。可持续性和具有弹性的发展需要综合性的方法和人类赋权。本书还简要介绍了当前河流和流
近年来每逢雨季,城市内涝问题凸显,超过上百个城市年年内涝,城市“看海”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痛点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城市排水防涝系统作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居民的基本生活和城市的健康发展。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内涝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总体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