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志》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文物局"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是新中国第一部国家级文物行业志书,分为事业篇、资源篇(可移动文物篇和不可移动文物篇)、大事记和附录等。其中可移动文物篇又分为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金银器,书法绘画,石雕与文字石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是现在所知唯一的一批西汉武帝时期长沙国的官府文书。这批简牍共有2000余个编号,是研究西汉长沙国时期社会历史、地理区划、职官建置、司法行政、户籍管理、赋税征收、少数民族管理、文字书法等多方位的重要史料。本卷内容为走马楼西汉简牍的图版及释文,其中图版分为彩色图版及红外线扫描图版,按简牍整理入藏时的原始编号
本书为明代瓷器图录,共收了明代洪武至万历年间各朝较有代表性官窑瓷器124件,分别为洪武年制2件,永乐年制11件,宣德年制30件,正统年制7件,成化年制14件,弘治年制6件,正德年制14件,嘉靖年制22件,隆庆年制4件,万历年制14件。这些瓷器器形样式丰富,时代跨度较长,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明代官窑烧造瓷器的特点及明代官窑瓷
《古泉文库系列丛书》是专业的古钱币收藏研究丛书,由中国著名古文献版本学家、古钱币学家、金石学家、历史学家王贵忱,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戴志强,古钱币研究专家杜维善担任编纂顾问,华夏古泉等专业古钱币研究机构为主编单位。在《古泉文库》迄今发行的二十三种书中,有异域大家著称的名作(第二种《古泉大全》、第十九种《越南历史古钱》中文
本书内容包括:广州市市立博物院创始人黄节与罗原觉交往简述、新发现王国维书信考释——兼论晚清民国广东商周青铜器的收藏及与湖南的渊源关系、丁文江的人格魅力、班马传家作史官——读经史小学名家朱师辙的一封书信、陈少白的书画情等。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收录可识字和可隶定字,下编收录不可隶定的字。上编字头按《说文》归部排序,可识字字头用小篆标列,上附楷书,可隶定的不识字依据其构形划归相应之部的可识字后,字头用楷书标注。全书每字头下收录的异体均按时代顺序排列,其时代划分,依次为商、西周早期、西周中期、西周晚期、西周、春秋早期、春秋中期、春秋晚期、春秋
本书稿是吉林大学古籍所教授王连龙历时近十年对南北朝造像记文献的整理研究成果。本书稿主要分为凡例、释文编、索引编和参考文献四部分。其中释文编是在造像记实物、拓片图版基础上,对文字进行隶定考释,提供完整释文。遵循保持造像记原貌的原则,重点对疑难字、碑别字、俗体字、讹误字等进行考订。收集前辈学者已作相关文字考释,并以注释形式
本书的规模大约将达到一百卷,第二卷《莫高窟第256、257、259窟考古报告》,包括北魏257、259窟,五代宋256窟。填补了敦煌石窟研究领域的空白,对于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满足国内外学者和学术机构对敦煌石窟资料的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报告分上下两册,以文字、图片、测绘图等形式,详细记录和描绘了敦煌莫高窟第256、
本套书为“中国近代考古学文献丛编”的“考古现场”篇,共分为16卷,如《甘肃考古记》《中国西部考古记》《岐阳世家文物考述》《正仓院考古记》《斯坦因西域考古记》《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罗布淖尔考古记》。本套书收录了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左右出版的考古现场研究著作,包括国人原著以及译著,并以高质量的影印的形式,为读者呈现当时
本书精选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收藏的龙泉青瓷100余件(套),时代自北宋至明,器形包括瓶、壶、罐、碗、盘、杯等生活用器和陈设器,釉色和装饰方法多样,其中精品多多。图片质量好,器物说明详尽。